1899年8月13日 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16—1920年 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实科学习。
1920—1924年 任苏州农业学校教员。
1924—1928年 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园艺学。
1928—1948年 创办金陵大学园艺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50—1951年 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48—1972年 任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
1951—1957年 任台湾大学园艺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2年9月2日病逝于台北。
胡昌炽,字星若,1899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自幼喜爱种树栽花,曾在苏州家中自建“赛植园”,希望与已有的植物园相媲美。17岁东渡日本留学,21岁毕业于东京大学农学实科后回国。他接受家乡苏州农业学校之聘,任教员4年。25岁时与周淑慧女士结婚,婚后再度赴日进修,入东京大学研究园艺学。1928年,胡昌炽回国后创建金陵大学园艺系,任教授兼系主任,长达20年。这是我国高等学校设置园艺系的开端。他曾把亲手书写的“园艺系”木牌钉在办公室门端。1929年,他参加创建中国园艺字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大学内迁四川成都,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他始终在金陵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四川盛产柑桔,他在柑桔类果树调查、研究与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师生走遍了巴山蜀水,亲临现场调查研究,与果农交谈,总结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当时,40多岁的胡昌炽已在学术上日趋成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柑桔分类学专家。 胡昌炽
抗战胜利后,胡昌炽回到南京金陵大学,一眼看见他亲手书写的“园艺系”三个字的木牌仍在原处未有破损,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决心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奋斗。
1948年秋,胡昌炽利用休假机会去台湾考察并讲学,由于时局骤变,他被长期阻滞在台,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园艺系主任。1950年应美国加州大学的邀请,赴美考察研究一年,返回台湾后,他用加州柑桔与四川柑桔进行比较研究,1953年写出了研究报告。1957年他辞去了园艺系主任,专心致力于园艺植物分类学研究。1972年8月8日突发中风病,但仍坚持修订《园艺植物分类学》。同年9月2日在台北与世长辞。
胡昌炽为人谦逊,待人和谒可亲,工作勤奋,事业心强。在台湾工作期间,曾两次获得优良教师奖状。
胡昌炽为中国的园艺高等教育和园艺科学研究,尤其是园艺植物分类学(柑桔等果树为主)研究奋斗终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胡昌炽在教学工作上颇具特色。首先在教材方面,鉴于教会学校及台湾学校中多用外国的教材,他深感这些教材不切合中国实际,长此以往将使我国园艺科学永无独立之日。于是他发愤图强,立志结合实践编著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教材。1946年著《果树学泛论》(后增订再版2次)。1950年出版《蔬菜学(泛论)》;同年还有《园艺学(泛论)》,(上、下册)问世。1964年出版《园艺植物分类学》,随后又增加了补遗和索引。1966年著《蔬菜学各论》。这些教材是在搜集中外资料并结合他本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是结合中国实情的园艺学优秀教科书,被海峡两岸各大学农林院校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