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助词,一般都认为分为三个区块:一是语气助词,二是结构助词,三是动态助词。上古汉语里,只有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这两个区块,动态助词系统是中古汉语以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1]

从词义上说,除去一小部分助词是源于实词的词义虚化外,其余大部分助词也都是源于实词的假借,尤其是「语气」这种没有形体的概念,无形可象,难以造字,于是假借同音字,用那个字记录语气词的发音。[1]

《说文》云:「也,女阴也。」段注云:「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而浅人妄疑之。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见多怪之心测之也。」由此可知,文献中「也」字用为语气助词,都是假借名词而为之。如:

①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

②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孟子·告子下》)[1]

《说文》云:「矣,语已词也,从矢,㠯声。」段注云:「『已』『矣』叠韵,已,止也。其意止,其言曰矣。」「矣」的本义不明。《说文》已将「矣」字定性为「语已词」,这不应是本义。从段注来看,「矣」「已」相通,古代文献中的用例也确实如此。由此可断定,语气助词「矣」当是由动词「已」假借而成。[1]

金文无「矣」字,但「已」却可以用为语气助词。「矣」用于句末,表示一种陈述语气,或强调某种情况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如:

①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论语·雍也》)

②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1]

《说文》云:「乎,语之馀也。从兮,象声上越扬之形也。」段注云:「『乎』『馀』叠韵,意不尽,故言『乎』以永之,班史多假『虖』为『乎』。」甲骨文、金文中已有「乎」字。[1]

古代「乎」「呼」同形,「乎」当是「呼」的古字。甲骨文、金文中,「乎」都是个纯粹的动词,多用于呼召、命令之义。如:

①甲子卜,决雀弗其乎王族来。(《合》,302)

②王乎尹氏册令膳夫克。(《克鼎》)

由此可知,语气助词「乎」当是由动词「乎」假借而成。「乎」用于句末,常表示疑问、反问语气,如:

①冯公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

《说文》云:「焉,焉鸟,黄色,出于江淮。」(按:断句本《说文解字注》)段注云:「今未审何鸟也,自借为助词而本义废矣。」由此可知,「焉」本是一种鸟名,其用为代词、语气助词者均为假借名词而成。[1]

语气助词「焉」字用于句末,主要表示一种陈述语气或兼有指代性质的一种语气词。如:

相关查询: 语气助词 建立起
最新查询:策略性 吴新周 西北地方 什一税 居世界首位 没赶上 拂去尘埃 金属制品 激动人心 忠于职守 无机化学 不允许 银行业 accelerator 交感神经 侦查员 抒情诗 联系实际 伺服控制 居住面积 先进国家 安分守己 领导权 喀喇昆仑 前敌委员会 雷打不动 开门见山 掌叶白头翁 膏凉姜 sendmail 中性点 鼎盛时期 恐怖组织 胞嘧啶 格里利 监察室 美味煎鸡块 耳鼻喉科 淋巴细胞 烦躁不安 畜产品 统一大业 银星竹鼠 不分昼夜 绝对化 东芝彩电32WL68C 圣埃蒂安 悲痛欲绝 颜氏家训 短尾白眼鲛 责任区 南苑乡 制造业 洋边海 科举制 退伍军人 顾寿长 J.希利斯·米勒 Colonel 法拉利 东安鸡 化学化工大辞典 舆论监督 文化上 光绪皇帝 一蹦一跳 系风捕景 小白菜香菇瘦肉粥 通常会 短时间 迈克尔米尔肯 第四册 教务科 哈茨山 竟然会 大乘五蕴论 清炒青菜北豆腐 基本物理常数 有效值 语气助词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931秒 内存2.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