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固沙,离不开治沙工程。治沙工程是风沙地貌学研究的应用基础部分。它旨在防止沙漠化,以及保护农田、牧场、交通路线和居民点不受沙流侵害。
工程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来达到治沙目的,包括物理的、化学的、植物的。
利用物理原理,建设工程以增加风沙流的运动阻力,促使沙粒沉积。
常见的有设置高立式沙障、栅栏、挡沙墙等。
利用化学材料与工艺,对易产生沙害的沙丘或沙质地表建造一层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又具有保持水分和改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
常见的有喷洒各种化学加固剂,如前苏联研制使用的沥青化合物。
通过播种一些耐干旱的沙生植物,改善沙漠化土地,控制和固定流沙。之所以其能固定流沙,是因为沙生植物有发达的根系,能固结沙粒,加上枯枝落叶腐烂后有机质聚集,促进了沙的成土作用,改变沙地性质,使得流沙趋向固定。
具体方法有建立防护林带、封沙育草等等。
附:固沙植物介绍
一、沙枣 是西北沙荒、盐碱地区也护林及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常作行道树,可植篱,也可与小叶杨、等树种配置。 沙枣耐盐碱、抗旱、抗寒、管理粗放,成为西北地区植树造林首选树种之一。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沙枣发芽率在90%以上。
(1)碾压法:早春,把需要播种的沙枣种子装在编制袋中,放于水池中或水渠中,浸泡一昼夜捞出,倒在水泥地面用机动车反复碾压后,在水池中或水渠中淘干净即可催芽播种。优点是简便易行,种粒无损伤。
(2)扬场法:早春,把需要播种的沙枣种子滩晒场上晾晒风干,种皮晒干后用机动车反复碾压,把压碎后的沙枣种子皮扬干净,收集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优点是简易便行,种粒无损伤,果 肉可喂家畜。
二、沙棘:目前我国在水土流失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即是这种沙棘。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m,具粗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叶开放,雌雄异株;短总状花序腋生于头年枝上;花小,淡黄色,雄花花被2裂,雄蕊4;雌花花被筒囊状,顶端2裂。果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球形,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河边、高山、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