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的叶形奇特,形似马褂。北美鹅掌楸的叶形似鹅掌,得名“鹅掌楸”;在中国,习惯其为“马褂木”[5] 。
鹅掌楸为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1] 。
鹅掌楸的小枝灰色或灰褐色[1] 。
鹅掌楸的叶马褂状,长4-12(18)cm,近基部每边具1侧裂片,先端具2浅裂,下面苍白色,叶柄长4-8(-16)cm[1] 。
鹅掌楸的叶
花为杯状,花被片9,外轮3片绿色,萼片状,向外弯垂;内两轮6片绿色,直立,花瓣状、倒卵形,长3-4cm,具黄色纵条纹。花药长10-16mm,花丝长5-6mm。花期时,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黄绿色[1] 。
鹅掌楸的花
鹅掌楸的果实为聚合果,长7-9cm。具翅的小坚果长约6mm,顶端钝或钝尖,具种子1-2颗[1] 。
鹅掌楸的果
鹅掌楸自然分布于北纬22°37′~32°38′,东经103°15′~120°17′[13] ,越南北部及中国均有分布。鹅掌楸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星散分布在长江流域南部亚热带当中的低山地区,陕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云南,南至南岭山地,在台湾也有栽培[1] [3] [7] [9] 。
鹅掌楸生长在海拔900~1000m的山地林中[1] 。适合在年均气温12℃~18℃,年降雨量1000mm~2300mm,无霜期在180d以上,最低温度零下13℃,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的地区生长[6] 。
鹅掌楸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为阳性树种,喜温暖气候,耐寒耐热,但不耐干旱。喜深厚肥沃、疏松、适湿、排水良好的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适宜的pH值为4.5~6.5。鹅掌楸可抗污染[6] 。花期5月,果期9~10月[1] 。
1963年,叶培忠教授以中国鹅掌楸为母本,北美鹅掌楸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并获得成功[15] 。在此后30余年的研究中,证实了北美鹅掌楸与中国鹅掌楸之间的杂交亲和性较强,而杂种鹅掌楸可表现出优良的杂种优势[5] 。杂种鹅掌楸除保留亲本优点外,还表现出比亲本花色鲜艳,抗逆性强、无病虫害等优势,具有明显的适应性[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