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巴、蜀、苴先民在今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建立邦国 。
春秋战国时,为蜀王领地。开明氏蜀王第五世尚“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候”,以葭萌(今元坝区昭化镇)为都邑。
周慎靓五年(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击,秦伐蜀并苴,在苴候所在地建置葭萌县,属秦。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葭萌县改属广汉郡,分县北部建白水县。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葭萌县为汉寿县,属梓潼郡。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改葭萌县为汉寿县。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汉寿县置晋寿县。
东晋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改晋寿县置益昌县。西魏废帝元钦三年(公元544年),废益昌县为京兆县。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改京兆县为益昌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改益昌县为益光县。北宋太祖初复改益光县为益昌县。开宝五年再改益昌县为昭化县。
元初属利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广元路。
1913年属川北道,1914年属嘉陵道。1933年7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元坝镇建立川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嘉陵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4月10日,红四方面军在昭化县境内的白田坝建置赤化县苏维埃政权。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昭化城。1950年1月,昭化县人民政府在今昭化镇成立,隶属剑阁专署。
1952年属广元专置。1953年属绵阳专署。1959年3月22日撤昭化县并入广元县。
1985年2月8日广元建市,原广元县更名为广元市中区,元坝隶属广元市中区。1989年设立元坝区,区政府驻地元坝镇,属广元市。
2013年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广元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同意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的批复》(川府函〔2013〕100号)。《批复》明确:广元市《关于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广元市昭化区的请示》(广府〔2012〕52号)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
元坝区黄龙乡孝节石牌坊为大清同治九年(1864)圣旨旌表王氏节孝所建。
孝节石牌坊于1997年8月25日被元坝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孝节石牌坊由元坝区黄龙乡文物管理所进行管理。
黄龙石牌坊,位于该乡治地向东六公里的明水村,高二丈四尺,宽一丈八尺。整个建筑为三门三层楼式结构。底层为四柱,三门。中门阔五尺五寸,两侧门各阔三尺,石门柱除内侧外,其余几面均用三尺大小的连座石鼓衬之。石鼓之上倒刻石象、石狮,将柱、鼓连于一体。二、三层均为楼形。檐角高挑,石雕瓦翎,楞沟分明。顶宽一丈三尺五寸。厚四尺五寸,正中顶端三尺见方的“寿”字石帽,使其显得气势宏大,庄严肃穆。
牌坊两面文字、图案内容基本一致。上方各有一块高四尺,宽二尺的匾牌。正中楷书“圣旨旌表”四个大字。每字约一尺见方。上首书“钦命四川提督学院翰林院”,下首书“报呈”二字。左右两边各书四字,组成对仗。东西上联为“冰心宛在”,下联为“介节凛然”。西面上联为“其人如玉”,下联为“矢志酬金”。再下是牌坊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