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连洛阳,南接南阳,西南与陕西渭南和商洛接壤,北隔黄河与山西运城相望。相传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洪水泛滥,人民叫苦连天。大禹负责治水,他一改其父鲧“以堵为主”治水理念,变为“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治理方略,因势利导,在黄河中游凿龙门,开砥柱,用神斧将挡水大山劈成三道峡谷,还分别取了人门、神门、鬼门的名字,于是后人便将这里称为三门峡。[74] 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62] 每年秋冬之际,在三门峡库区广阔明澈、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嬉水、觅食,休养生息。因此,三门峡市也有了“天鹅之城”的美誉。[76]
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 共65张 三门峡市区
约在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
西周时,属焦国、虢国。 共3张 三门峡天鹅湖
春秋,先属虢后属晋。
战国时,分属韩、秦、魏。
秦,属三川郡。
汉初,属弘农郡。汉灵帝后,属恒农郡。[23] 共2张 三门峡
三国,属魏国恒农郡。
晋,属司州弘农郡。
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