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庙位于台湾省云林县北港镇义民路。该宫因主奉妈祖,故又名北港妈祖庙。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树德”和尚在北港建立一个小祠,供奉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恭请的妈祖像,是为北港朝天宫的始建。[1] 北港妈祖庙
后易茅为瓦,并数次修缮、扩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地震倒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成今日之规模。现在朝天宫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分为四进——山门、正殿、慈航殿、圣父圣母殿。山门前有广场,石墙石地。山门分左中右三个门,中门为山川门,门前有一对蟠龙石柱和石狮,左右各称龙虎门,楹下各有一对石盾,三个门上均雕刻装饰。
正殿供奉妈祖,故又名妈祖圣母殿,进深13米,顶有三层,用琉璃瓦覆顶;东西两边各有一厢,供奉注生娘娘、境主公和福德正神。慈航殿又名中室,供奉慈航道人(即佛教的观音),左室为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右室为五文昌殿,供奉五文昌。后为供奉妈祖父母的圣父圣母殿和供奉历代住持神主开山厅。
朝天宫因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众多的文物古迹,1972年遂被定为台湾省宗教纪念物观光区,1985年被台湾当局定为二级古迹。朝天宫最隆重的庆典是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祈安法会和农历三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妈祖圣诞节,届时进香朝拜队伍长达数十里,鼓乐齐鸣,鞭炮震天,热闹非凡。
妈祖信仰,是闽台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亦称“天妃”、“天后”,是林默娘的神化。林默娘系福建莆田湄洲林愿的第六女,生于宋建隆元年。生下弥月不闻啼哭声,取名林默。史载,十几岁时有道家来往其家,指点她学会了气功。此后,她运用功夫,预报天气变化,替人诊治疾病。人们非常感激她,把她当作神女、龙女而崇敬。林默娘于28岁时去世,附近渔民非常悲痛,自动建造祠庙奉祀她。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把她视为航海保护神,作为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奉祀妈祖之庙,称为“妈祖庙”或“天后宫”,以莆田湄洲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妈祖庙为三大祖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妈祖诞辰纪念日。
北港朝天宫,在台湾省西部云林县北港镇,是现在台湾妈祖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迁往台湾的,相传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年,佛教临济宗第三十四代僧树璧奉迎福建湄洲祖庙的妈祖神像到台湾,在笨港(即今北港)登岛。树璧初抵时,租借简陋民房,供奉神像。康熙三十九年,编竹葺茅,成一小祠。雍正八年(1730年),易茅为瓦,焕然一新,其后又多次修葺,香火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