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的历史最早可溯自1860年间,美国一群保护自然的先驱,鉴于优诗美地(Yosemite)山谷中的红杉巨木任遭砍伐,而积极促请国会保存该地,终于在1864年由林肯总统签署一项公告,将优诗美地区域划为第一座州立公园。1872年美国国会根据此公告通过设立美国亦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而优诗美地也在1890年改为国家公园。
1872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了美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即黄石国家公园。自黄石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全世界已有200多个[36] 国家设立了多达1200处风情各异、规模不等的国家公园。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9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提出了“IUCN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IUCN根据不同国家的保护地保护管理实践,将各国的保护地体系总结为6类,国家公园为第二类,并给予定义。[14]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14]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的体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14]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审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时强调,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贺信中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16]
2021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