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妙和尚法号“悟心”,字“瀛妙”,俗名林水连,生于一八九0年,祖籍福建省金门,幼时家境清寒,其人事亲至孝,虽然从小颇得父母宠爱,但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辛劳,在他七岁那年,他还是自愿帮父母提着装满杂货的竹篮,每天沿街叫卖,藉此赚取微薄利益,贴补家用。 瀛妙和尚
十一、二岁时,林水连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一个人外出应征临时雇工的工作。当时的林水连,不仅年纪幼小,而且个头矮小,工头本来不想录用他但为了争取这个工作机会,林水连刻意在脚底垫加石块来增加自己的身高,又对工头苦苦哀求。工头悯其决心,终于录用他为临时雇工。虽然仅仅是个临时雇工,林水连可不敢对这份工作掉以轻心,非常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每天异常卖力做事。
由于从小就外出工作,林水连自然没有任何上学堂的机会,不识一个大字便成了林水连最为头痛的心结。林水连不甘成为永远不识字的白丁,便发愤苦读。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老板的鼓励下,林水连一得空就一个人躲起来勤奋自修,不再和其他年纪相彷的朋友出去厮混。久而久之,林水连的怪异行为,使他变成众人眼中的“怪人”,渐渐不再找他出去玩。对于朋友投来的各种怪异眼光,林水连也不在意,反而如鱼得水,自顾自在书籍里悠游自得,深获个中乐趣。在这段自修苦读的岁月里,林水连所接触的书籍,很多都是佛家的经典。一开始,林水连对于佛学经典里所述的佛理并不太懂,然而长期耳濡目染下来,竟开启了他的佛缘,渐渐对佛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接触佛学经典,是林水连一生最大的转折点。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次的接触竟然会使得他整个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一边工作、一边苦读,林水连逐渐沉溺于佛学与禅理中,越发不可自拔。到了一九二九年,林水连突然自佛学禅理中,顿悟生、住、异、灭,四相迁流的道理,刹那间感到人生如梦,生、老、病、死不过是一眨眼的事情,何必苦苦守著这具臭皮囊。这一悟,便悟出了一位功德圆满的肉身菩萨。 圆觉寺
一九二九年,林水连三十九岁,他决定舍弃稍有所成的事业及家人,正式皈依台北圆觉寺觉净法师,并由觉净法师亲手剃渡出家,取名悟心,字瀛妙。瀛妙入圆觉寺苦修佛法,进步惊人,颇为觉净法师侧目。一年后,寺中僧众已无人可及,瀛妙和尚遂接掌圆觉寺,带领僧众共游毗沙之境。 安国寺
至一九三八年,瀛妙和尚觉得各方面的因缘已经成熟,决定自立门户,为自己成立一处修己渡人的道场。于是,瀛妙和尚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另外向日本劝业银行借贷了两仟块钱,在台北市北投复兴三路上,买下了安国寺现在的地产。花了所有的钱买下地产,瀛妙和尚再无多余的经费兴建寺院。为了达成这个心愿,瀛妙和尚花了两年的时间,四处筹募建寺的经费,并亲自参与开垦的工作,希望早日完成建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