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要素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了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根据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关系,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了资源配置型—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外延扩张型—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知识运营增长方式、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新常态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化提升,既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经济主体性提高、经济主体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其中创新驱动是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根本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宏观调控是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必要一环。低级增长方式和高级增长方式不是对立;低级增长方式是高级增长方式的基础,高级增长方式包容提升主导低级增长方式。增长方式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广义的增长方式是GDP增长方式向发展模式转化的中间环节。[1][2]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实现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粗放型和集约型的增长的区分依据是从经营的角度划分的。如果从生产规模扩大的实现方式看,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核心。
粗放型经济是与集约型经济相对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在当代,提倡的是集约型经济。比如东北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