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中国教育部门酝酿的高考新政,旨在构建分类考试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改革重点包括建立技术技能型与学术型两类高考体系,促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1] 。
政策规划明确两层次改革方向:
建立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考制度,强化职业教育升学通道
完善学术型高考体系,优化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衔接
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重点发展应用技术与职业培育方向
改革采用双轨并行模式,首批试点省份于2015年秋季学期启动。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地方高校率先调整办学定位,逐步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1] 。
为保障平稳过渡,教育部门同步推出: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三年周期评估)
高中选科指导体系优化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分互认制度
政策实施后,多地高校开始调整专业结构。以东莞高校为例,文科生比例原占5成以上,转型后应用技术类专业招生规模显著扩大,逐步实现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对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