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创建于1955年10月,最初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兰州分馆。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1957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图书馆”,直属西北分院领导;1959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图书馆”;“文革”期间曾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甘肃省图书馆”,实行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科技局的双重领导;此后因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撤消,从1973年起,启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名称,直属中国科学院;1978年5月,由县级建制改为地级建制。
1987年8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并继续保留“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名称。
1997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继续保留“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名称。
2002年12月挂牌成为甘肃省科技图书馆。 [1]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有职工111人,科技人员77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4人,中级科技人员33人,在学硕士研究生1人。该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的公益性文献情报信息支撑机构之一,是立足西北,面向全院,服务全国,对外开放的资源环境科学信息搜集、开发、研究与交流中心,同时也是负责兰州分院研究所科技文献保障的地区性图书馆。[1]
2002年批准创新岗位47个。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合作培养情报学硕士。中心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生6人。2001年,在院人教局支持下,引进优秀人才2名;同时聘请4名相关领域专家为兼职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设有采访编目部、典藏流通部、网络建设与信息开发部、情报研究室等文献保障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还有信达科技信息开发部、印刷厂、装订厂。[1]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馆藏以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化学化工、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为重点,兼收其它综合性科技文献,各类工具书及检索书刊较为齐全。中心书刊馆藏150.9万册(件),其中科技图书28.0万册,科技期刊12600种(现刊2700种),110.2万册,其它文献12.7万册。引进经济、商务、科技成果、科技文献等数据库(光盘)20个,自建“中国地学家数据库”等数据库10个。
该中心于1996年联通中国科技网和国际互联网络,既可对中科院系统书刊目录及科学数据库进行访问,也可查询浏览国外情报源,与国际联机检索系统联接,为用户提供联机检索与光盘检索服务。共有20台微机和6台工作站上网,实现了网上用户直接阅览我中心主页,查询书刊目录和各种数据库和研究报告。新建立的电子阅览室己向读者开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