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入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其直接接触到灰质的后角。与传出神经的最大区别是传入神经有一个“α”形的神经节。传入神经形容结构间相对的连结,亦称为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刺激由受体或感觉器官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入神经细胞体的形状是光滑且圆形的,结构包含有一长条的树状突及一较短的轴突,与特定的中间神经元连接。
由传入神经纤维集合而成,外包有结缔组织膜,膜中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和脂肪细胞群。外膜及内部的神经束膜中布有血管。神经的一端由感觉纤维末梢分布于感受器,另一端与脑或脊髓联系。感受器感受机体内外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并转化为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中枢,引起感觉或反射。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数量较少,但种类较多,无极性,散在于细胞间质中。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中所含有的细胞数量、形态结构和机能也各不相同。细胞间质相对较多,包含基质和纤维两种成分。基质呈均质状态,有的为流动的液体,或粘稠的胶状物,有的为固体。纤维为细丝状,一般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结缔组织是一类同源性组织,都由胚胎时期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演变而来。间充质也由细胞和细胞间质两种成分组成,主要存在于胚胎时期。间充质细胞为多突起的星形细胞,突起彼此连接成网状,胞核较大,核仁明显,胞质较少,呈嗜碱性。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很低,具有很强的向多方面分化的能力。各种结缔组织的细胞、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是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演变而来。在成人体内的某些组织中,如网状结缔组织,仍然还保留了一部分具有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又称为未分化的网状细胞。
结缔组织的存在形式多样化,有液体的血液、纤维性的以及固体状的软骨和骨,以适应复杂的功能活动。
结缔组织的分类,现如今尚无完善、统一的分类方法。一般根据形态结构,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骨和血液四类。固有结缔组织又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结缔组织和粘液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功能复杂,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彼此间既有分工,又有多能,总的来讲主要具有联结、支持、保护、防御、修复、营养和运输等作用。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也称纤维母细胞,是纤维结缔组织中主要的能产生纤维和基质的细胞,其形态构造决定于功能状态。在功能活跃即产生纤维和基质时,细胞呈星形或梭形,胞体大,伸出多个粗短的胞质突起。细胞质较多,弱嗜碱性。细胞核大,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细小稀疏,故着色浅,有1~2个明显的核仁。在电镜下,胞质富有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线粒体较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有分泌小泡,在细胞膜附近的胞质内存在微丝束和微管。微管与分泌小泡的运输有关。微丝束含有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细胞运动的结构,在微丝的作用下细胞能沿附着物的表面滑动。细胞功能不活跃或休止时,可称为纤维细胞。这些细胞较小,突起少,较细长。胞质较少,弱嗜酸性,着色浅。细胞核较小,着色较深,核仁也较小。在电镜下,细胞器减少,不发达。有人认为成纤维细胞是幼稚的细胞,常见于正在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纤维细胞是成熟的细胞,常见于已形成的结缔组织内。成纤维细胞的形态除与功能状态有关外,也与其所在的周围环境有关,如细胞受到密集的纤维束挤压时,胞体伸长,与纤维平行排列,细胞质形成几个薄翼状突起伸到胶原纤维之间,核也变细长,如腱细胞。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也产生基质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组成各种纤维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释放到细胞外后,聚合成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的蛋白质部分由粗面内质网产生,多糖部分由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产生。成纤维细胞对结缔组织的再生有重要作用。当创伤愈合时,伤口边缘的成纤维细胞积极进行有丝分裂。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也分裂和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新生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它们与新生的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填充和修复伤口。近年研究证明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有新的特性,类似平滑肌细胞,胞质内有许多微丝和密体,可称肌-成纤维细胞。有人认为这些变型的成纤维细胞对于肉芽组织的收缩、创伤边缘的靠拢起着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