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大阪作为日本的经济和政治中心而繁荣发展。据说浪速津位于现在的大阪市中央区,是当时新开港的港口,是通往韩国、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门户。据说,从亚洲来到大阪的游客带来了前卫的工艺、尖端的陶瓷制作技术、铁匠技术和工业等各种尖端技术和信息。当时尚未在日本传播的佛教,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传播到日本。这些信息和技术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到日本其他地区。[16]
佛教传入日本,593年圣德太子建造了四天王寺。与此同时,大阪开始发展成为与亚洲其他国家交往的国际城市。 645年,孝德天皇将首都从奈良迁至大阪。由孝德天皇建造的浪速宫,至今仍作为浪速宫遗址公园保留在大阪市内,可供参观。据说它是日本最古老的皇宫。但此后,首都改为长冈京(京都)、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镰仓、江户(东京)。即使首都迁往其他地区,大阪也始终作为第二大城市不断发展,在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与亚洲国家的外交联络点。[16]
794年,日本定都平安京。从这一年开始,这个时代被称为平安时代,京都和大阪修建了许多佛教寺庙。艺术、手工艺和女性文学(例如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也蓬勃发展。然而,1100年代后期,推翻当时势力强大的平氏的运动活跃起来,源氏氏成功地平定了平氏。源赖朝掌权,镰仓幕府成立。随后,日本进入了战争频繁发生的战国时代。[16]
14世纪左右,大阪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 1496年,其中一位大祭司Rennyo开始在上町高原建造石山御坊。这个石山御坊既是寺庙又是僧侣的住所,后来被称为石山本愿寺。然后,石山本愿寺成为阻挡战线的堡垒。[16]
室町时代(1336-1573)后半期,军事力量非常强大的织田信长企图进攻大阪上町高原。俯瞰现代的大阪,上町高原清晰可见,顾名思义,这是一片平缓的高原,是俯瞰整个大阪地区的黄金地段。而且当时大阪湾靠近上町台地,即使敌军进攻也难以攻克。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夹在大和川和淀川之间。当时的物流主要采用水路。许多商船来自濑户内,因此可以作为贸易区主导经济。而且地形难以穿透。织田信长自信,如果征服了这一地区,他就能够控制大阪,甚至日本以及日本以外的周边国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