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2008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统环境对化学光源发光效率的影响研究》,重点研究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的溶剂效应与能量传递机制,提升化学光源的环境适应性和发光效率[9]
参与编制的《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构建高校科研资源共享管理体系[8]
担任《中国塑料》等学术期刊编委,长期参与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评审工作[4][6]
2025年作为校级教学督导,参与指导食品与健康学院28门新开课程试讲活动,从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2]
在2025年青年教师教学标兵比赛中担任评审专家,从价值引领、高阶思维培养等维度对参赛教师进行专项指导[3]
2011年主讲《科技论文的选题、设计、撰写与投稿》研究生专题讲座,系统传授SCI、EI收录论文的写作规范与发表策略[7]
2009年作为验收专家组核心成员,主持完成北京工商大学7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结题验收,涉及食品生物技术、功能性食品开发等领域[5]
2007年参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验收工作,对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的建设成效给予专业评价[6]
任科学技术处处长期间(2008年前后),负责组织协调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研设备资源共享机制落地[8]
2018年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稀土材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验收,该项目建成4个中试基地,开发27项工程化技术,形成49种稀土新产品[1]
在2023年课程思政比赛评审中提出学术实证要求,强调教学过程中涉及技术领先性表述必须提供专利证书等证据链支撑[4]
作为博士生导师累计指导研究生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SCI、EI收录论文,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论文指导体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