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的囿台
”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畜养禽兽,”因农隙而校田猎“的皇家苑囿。因此,南海子中的”台“,应统称为囿台。 共17张 晾鹰台景观
南海子内一共有大小16座台,其中比较重要的台有10座。这些台均为黄土堆筑。在南海子西北隅、东北隅各有3座台,分称大台子、二台子、三台子。此外,清代在南苑南红门的东侧还建有一座”望围楼“,供皇太后、皇帝等登临观望八旗将士行围狩猎之所。南海子里各台主要功能是供帝王后妃来南苑行围狩猎时,用以登高望远,观看围猎的壮观场面。其中西红门内的杀虎台、南红门内的晾鹰台还具有阅兵的功能。清康熙朝在南苑举行大阅的地点一般在杀虎台和晾鹰台。
晾鹰台建于元代,位于大兴区南宫西北1.5公里处。晾鹰台”台高六丈,径十九丈有奇,周径百二十七丈。“ 据1956年9月实测,晾鹰台占地约60亩,顶部略平,约广15亩。由于在附近取土、造田,到1982年时,晾鹰台台高10余米,占地约40亩,较前略有缩小。晾鹰台是元、明、清封建统治者在南海子行围打猎的重要场所。明朝大学士李东阳曾用”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的诗句,形象地再现了封建帝王在晾鹰台狩猎时的情景。
清代大阅兵的场所多在晾鹰台
清代大阅兵的场所多在晾鹰台。”凡大阅吉期,由钦天监选择。先期二日,武备院设御营帐殿于南苑晾鹰台。“ 乾隆帝在清乾隆四年(1739)、二十三年(1758),在晾鹰台检阅八旗兵阵。”驾出,作铙歌大乐,奏壮军容章 。“ 因此,晾鹰台又有练兵台之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乾清宫还保存一幅《乾隆皇帝大阅图》。”大阅戊寅画像斯,据鞍英俊俨须眉。“ 这幅大阅图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帝在晾鹰台阅兵时的真实写照,为清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所画。画中乾隆帝擐甲踞鞍,腰佩弓矢,威武雄壮,栩栩如生。 共20张 南山美景
”南苑殪虎宜何处?往例晾鹰台陈旅。“ 晾鹰台还是清代帝王观看虎枪营侍卫猎虎、熊之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乾隆已83岁高龄,还兴致勃勃地在侍卫们的簇拥下到晾鹰台观看猎虎。元代时,在晾鹰台还经常举行诈马活动。”诈马宴开挏酒香,割鲜夜饮仁虞院。“ 延续到清朝时,已经被赋予了较多的政治色彩。清朝皇帝长驾远驭,恩威并施,宴请少数民族部落盟长时,请他们观赏”诈马之戏“,”驯而习之于驱策之中,意至深远也。“
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和旅游胜地
南海子内大部分台在清末的开发活动中即逐渐被夷为平地,或开垦成耕地,或在其旧址建成村庄。南海子西北部的大台子和东北部的三台山因分别建成村庄,故使大台子和三台山作为地名一直延留到今天。如今,在南海子一带还保留下两座台,即南海子东北隅三台山的南台和南海子南红门北部的晾鹰台。1988年晾鹰台被列为大兴县(今大兴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晾鹰台不仅是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