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茄树的胚轴瘦长,跟日常食用的茄子非常相似,故而得名“秋茄树”[7] 。
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树皮平滑,红褐色;枝粗壮,有膨大的节。叶椭圆形、矩圆状椭圆形或近倒卵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顶端钝形或浑圆,基部阔楔形,全缘,叶脉不明显;叶柄粗壮,长1-1.5厘米;托叶早落,长1.5-2厘米。 共10张 秋茄树
二歧聚伞花序,有花4(-9)朵;总花梗长短不一,1-3个着生上部叶腋,长2-4厘米;花具短梗,盛开时长1-2厘米,直径2-2.5厘米;花萼裂片革质,长1-1.5厘米,宽1.5-2毫米,短尖,花后外反;花瓣白色,膜质,短于花萼裂片;雄蕊无定数,长短不一,长6-12毫米;花柱丝状,与雄蕊等长。果实圆锥形,长1.5-2厘米,基部直径8-10毫米;胚轴细长,长12-20厘米。花果期几乎全年。[1] [16]
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琉球群岛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南澳、葵涌(张寿洲等2572)、福田红树林(李沛琼2129)、内伶仃岛(张寿洲等3830))、广西、福建、台湾。生长于浅海和河流出口冲积带的盐滩。[1] 喜光,耐盐碱,多生长在河口湿地上[9] 。[17]
共9张 秋茄树
采用胚轴插植法,将胚轴垂直插入泥土,每穴一株,深度为胚轴长的1/3-1/2。也应视立地条件而定,若浪潮冲击大,地形低,海滩泥稀的造林地宜深栽些,但也不宜过深,以免泥土沉积物覆盖胚芽或沾粘叶片,从而影响幼苗生长。胚轴两头尖应注意不要倒插。[2]
为避免海浪或潮水直接作用而导致刚插植胚轴被冲击,造林地必须选择较为隐蔽的海岸,如港湾、有岛屿作屏障处、风浪小的河口及三角洲较平坦的海滩为宜。由于秋茄树在沙质、砾质的海滩盐土中生长不良,应选择泥质海滩,并有周期性的浸湿和干露的交替。秋茄树一般适应于中潮带,因其有利于秋茄树所需细质粘粒和有机物质的沉积;低潮带则淹水时间太长,高潮带也不适合秋茄树生长。最后应合理规划,注意航道、人行道、养殖场、沙滩地并避开大米草繁茂之地。[2]
秋茄树是密生植物,营造沿海防护林主要应考虑其对海滩防护、巩固堤岸和防风作用。因此,造林密度宜大些,一般株行距为0.5米×1米或0.8米×1米为宜,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栽植,林带宽度视林地情况而定。但郁闭度大于0.9时生长即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密度不可过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