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经斯基在1893年出生于俄国维捷布斯克州(今属白俄罗斯)韦尔市一个森林工场管理人员的家庭。
1907年,维经斯基在韦尔市的一所初级小学毕业。由于家境窘困,未能继续上学,便开始独立谋生。先在维捷布斯克印刷厂当了三年排字工人,1910年起,又在斯托鲁吉别累当了三年会计。1913年,当他20岁时,移居美国。1915年在美国加入社会主义政党,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以后又去加拿大做工、学习。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维经斯基于翌年春天返回苏维埃俄国,到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后立即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国内战争期间,维经斯基离开海参崴,被派往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人苏维埃中工作。在高尔察克反革命叛乱期间,他参加了反对高尔察克的鄂木斯克起义。白军被击溃以后,维经斯基返回海参崴。1918年,他被白军逮捕,并被判处无期徒刑,流放到库页岛(萨哈林岛)服苦役。在这里,他联合岛上的政治犯举行暴动,推翻了白军在岛上的统治者,获得了自由。
1920年1月,他再次回到海参崴。革命斗争的锻炼,严酷的政治考验,使他增长了才干;1920年他刚满27岁时,便参加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机关工作。这期间,他表现出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工作专心致志、顽强勇敢,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他在出色地完成了共产国际最初交给的任务以后,又担任了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副部长。[2]
1920年3月,苏俄和共产国际得知中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亟需了解中国革命状况以求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互相支持与结合。经共产国际同意,1920年4月,由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分局派遣,维经斯基率领俄共(布)党员小组来到中国。随行的有翻译杨明斋,此外维经斯基的夫人库兹涅佐娃、秘书马迈耶夫及其夫人马迈也娃。他们的公开身份是记者。维经斯基的任务是了解中国的国内状况,并同中国的革命力量取得联系,同时考察是否有可能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