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楼位于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占地约7公顷。 西洋楼
【名称】:西洋楼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乾隆时期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建筑
【建筑风格】:巴洛克式建筑
拍摄于1875年的圆明园西洋楼原版老照片现身北京华辰2008年春拍,这是中国国内首次发现圆明园早期的原版照片。 共5张 西洋楼
老照片博客“凝固的历史刹那的永恒”刊出了这些难得一见的老照片。
这三张西洋楼“谐奇趣”照片均为大尺幅的照片,由当年的玻璃湿版印制,分别表现了“谐奇趣”的全景、主楼楼体和北侧建筑。“谐奇趣”位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最西部,是西洋楼景区最早建成的西洋建筑,也是西洋楼三处大型喷泉群之一,由主楼、主楼前后喷泉及北边的供水楼组成。“谐奇趣”由乾隆命名,劝西洋喷水和谐有趣”之意,是圆明园西洋楼景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相对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谐奇趣”遭到破坏,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又陆续遭到八旗兵丁军阀和土匪的盗抢。到上世纪70年代,“谐奇趣”主楼已经完全湮没。 共11张 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
由于还没有发现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这组照片因此尤显珍贵。三张照片由英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1841-1898)拍摄。其摄影作品质量不论从构图、光线运用、蛋白照片印制水平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都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更为珍贵的是,查尔德的照片一般都有其亲自签名,标明时间和地点,有的照片背后还有其印章,印章上有手写编号,表明此照在北京系列照片的序号,这在早期的摄影师中绝无仅有。[1] 共37张 大水法
此处欧式园林,由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年)和由当时供职宫廷画院如意馆的耶稣会传教士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 1715-1774年)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1747年(乾隆十二年)开始筹划,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建成第一座西洋水法(喷泉)工程谐奇趣,1756年-1759年(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基本建成东边花园诸景,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最终添建成高台大殿远瀛观。 共18张 海晏堂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