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1]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超然物外”。[1]

宋代文学家苏轼是一个天性非常旷达的人,一生虽然仕途坎坷,并且一度生活贫困,但却始终保持心态的乐观和平和。[2]

《超然台记》是苏轼在调任密州知州后第二年所写的一篇文章。在文章开头,苏轼写道:凡是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而有可观赏的地方,就一定有快乐。并不一定是奇险伟丽的景色才能带给人们快乐。在文中,苏轼又说,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地方来做知州,舍去坐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雕墙画壁的华宅,而住在粗陋的木屋里;所到之处没有湖光美景,而是长满桑麻的野地。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内空空如也,每天只吃枸杞菊花,人们都怀疑我会不快乐。[2]

然而,面对这种生活,苏轼却怡然自得。过了一年以后,他甚至变得面腴体丰,连白头发都一天天的变黑了。后来,他发现自家园子的北面有一个破旧的台子,于是就将它修葺一新,并常与众人一起登台赏景。无论是雨雪纷飞的早晨,还是微风明月的夜晚,他们都在那儿欢聚、游玩。大家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吃吃喝喝的,觉得非常快乐。[2]

后来,苏轼的弟弟子由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写了一篇赋,并把这台子命名为“超然”,以此来显示苏轼无论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心能超脱于世俗之外。[2]

苏轼的《超然台记》中写道:“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人生道路有异,肩负的社会责任有大小之别,所以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当人们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生时,事物的复杂性和简单性会有很大变化。若是能轻松自然地面对困难重重的人生,则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能超然物外的人,其心态往往比较平和,他们总是能沉着面对多变的生活,不会因为身处逆境,就怨天尤人;不会因为事业顺遂,就骄傲自满。而这样的人,不仅能跨越一切困难险阻,取得最终的成功,还能获得内心的快乐。[3]

成文用法

“超然物外”指超脱于尘世之外,也指置身事外。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4][5]

运用示例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欧阳文忠公平生诋佛、老,少作本论三篇,于二氏盖未尝有别,晚罢政事,守毫将老矣,更罹忧患,遂有超然物外之志。”[5]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5]

明·杨爵《哭姜郎中》诗:“静里闲谈古与今,超然物外是胸襟。”[5]

相关查询:
最新查询:驻马店市 审计处 兔耳风 环丁砜 加里西亚级船坞登陆舰 畏芝 哈斯勒·惠特尼 硬骨鱼 汲水节 崔盼盼 wheeleri 江村镇 中间选民理论 广州南沙开发区环境保护局 冯锡范 戏剧界 附加刑 哈利亚诺斯 共和制 红外摄像头 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 加工厂 三角塘镇 特征值 丽蕾克 孙怀昌 漫画集 壬生京四郎 天海护 两个人 色即是空 Banpresto 第八节 抑或是 地图集 西青区 polymer 州山村 蒸酿鲩鱼卷 Phrynichida 街头霸王4 е߰ٿȫ 主流派 刘树农 机关报 五常镇 省军区 联轴器 火山爆发 第十七 杨龙芳 地震烈度 远东红点鲑 重晶石 土石方 四处奔走 考古队 禾本科 延展性 宁波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破天荒 余海若 教授法 普陀宗乘之庙 财源滚滚 林肯领航员 索伯列夫空间论 凤首箜篌 芜湖市 内环境 太子河石 钟乳石 固定工 万年历(1901-2050) 调研员 土地权属 一辈子 各地区 背带花 超然物外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012秒 内存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