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绝大部分以水分子(H2O)的形式存在,极少量的水分子电离,使得水中存在极少量的水合氢离子(H3O+,简称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1] :
显然,在纯水中,两种电离产物H3O+和OH-的浓度应相等,故为中性。
某些物质溶解在水中,会导致水中H+的浓度大于OH-。例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会电离出大量的H+和Cl-,使得H+浓度增大,而且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OH-浓度减小,导致H+浓度大于OH-,这时溶液显酸性。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也就是常说的盐酸。
一些物质则相反。例如,氢氧化钠(NaOH)固体溶于水会电离出大量的OH-和Na+,使得溶液中OH-浓度大于H+,这时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就是常说的烧碱。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虽然本身不会电离出H+或OH-,但也会导致溶液中H+和OH-浓度改变。例如碳酸钠(Na2CO3)固体溶于水,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CO32-)会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HCO3-),使得H+浓度减小,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导致溶液显碱性;相反地,氯化铵(NH4Cl)固体溶于水,电离出的铵根离子(NH4+)则会结合OH-导致溶液显酸性。这种现象称为盐类水解。
总之,在水中溶解某些物质后,H+和OH-的浓度可能不再相等。H+浓度更高时,溶液为酸性;OH-浓度更高时,溶液为碱性。水溶液的酸碱性有强弱,而酸碱度指的就是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定量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一种方式是使用溶液中H+的浓度 或OH-的浓度 来表示。例如,0.2 mol/L的稀盐酸中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然而,实际中常常用到H+(或OH-)浓度很小的溶液,例如 ,这时书写起来就显得不方便了。为此定义水溶液的pH,它是H+活度的负对数,而在稀溶液中可用浓度近似表示活度,所以在稀溶液中有
类似的还有 。对于H+或OH-浓度较大(超过1 mol/L)的溶液,通常仍直接用浓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