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将其称为黑水,随后的《山海经》中称之为绳水。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及《汉书·地理志》中将今雅砻江以上部分称为淹水,而以若水(雅砻江)为干流。
三国时期,称为泸水,诸葛武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首次对金沙江水系做了详细描述,但未能言明金沙江与长江干流的关系。除此以外,金沙江还有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
沿河盛产沙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宋代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沙金而改称金沙江。诗人阵志岁《金沙江口号》诗曰:“江人竞说淘工苦,万粒黄沙一粒金。不识官家金铸槛,几多黔首失光阴。”(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从而确认了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源而纠正了自《禹贡》以来“岷山导江”延续两千年的谬误。[3]
金沙江,作为长江的上游河段,指:起于青海省、四川省交界处的玉树州直门达(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止于四川省宜宾市东北翠屏区合江门(三江口、合江口)的长江干流河段。
金沙江水系
金沙江水系及流域范围
金沙江从青海省玉树巴塘河口流向东南,过玉树州直门达,至真达(石渠县真达乡)入四川省石渠县境,然后介于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两地之间奔流,经西藏江达县辖邓柯乡、川藏要塞岗托镇,过赠曲河口后,折向西南,至白玉县城西北的欧曲口,又折西北,不久又复南流,至藏曲口、热曲口,再径直向南经巴塘(巴曲河口)、至德钦县东北入云南省境,过松麦河口、奔子栏、直至石鼓(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止,为金沙江上段。上段河长约965公里,落差1720米,平均坡降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