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上游泥沙沉积海滨,在潮起潮落的海浪作用下,形成沿海条状高地,谓之沙陇,沙陇脊起处名“汕”,成片区域就叫“沙汕坪”,濒海开端处称为“沙汕头”,汕头故此得名。[187]
汕头之名始见史书于清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设粤海关,庵埠为第三总口,下辖16小口,其二、三为“溪东口”“汕头口”。这片滨海浮聚新区,于是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汕头口”。这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汕头”二字的记载。[203]
汕头市区因三面环水,历史上曾是半岛,过去海湾盛产小鱼鲨鮀,故称“鮀岛”。[202]
汕头于秦代立县,名揭阳县,秦汉晋时属南海郡。东晋413年置义安郡,郡治海阳县(今潮州市),义安郡辖潮阳(汕头潮阳潮南)、海阳、海宁(今揭阳惠来)等5县。隋591年,义安郡改建潮州,自此得名潮州。元代时名潮州路总管府。明清时名潮州府(涵盖今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及梅州市属的大埔、丰顺二县)。[26][190][194][221][222]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揭阳戍所于揭岭之阳,秦朝于此建置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这是粤东建置最早的行政区,秦汉晋时期的揭阳县辖地为今潮汕、梅州和漳州南部。历汉、三国、晋,至东晋时将揭阳县改建为义安郡。[220][222]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揭阳县设海阳、潮阳、海宁、绥安四县,隶属东官郡。东晋义煕九年(413),分东官郡立义安郡,在揭阳县地设立义安郡,郡治海阳县(今潮州),义安郡辖潮阳县(今汕头潮阳潮南)、海阳县、海宁县(今揭阳惠来)、义招县、绥安县五县,义安郡隶属广州。[2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