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古城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历下邑属地。桓公十八年(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泺,指泺水,发源于趵突泉,是济南见于记载最早的地名。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辖区为济北郡历城属地。
西汉初年,始有“济南”之名。汉高后元年(前187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辖区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共13张 市中区
自东汉至三国鼎立时期,辖区为济南国历城属地。至东晋,复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隋唐时期,济南郡先后改为齐州、齐郡,属地为齐郡历城所辖。唐护国大将军秦琼(570—638年)在辖区东北估衣市街北侧(今五龙潭公园)建秦琼府。
五代十国时期,辖区先后为梁、唐、晋、汉、周国齐州历城县属地。
宋至道三年(997年),辖区为京东路齐州历城属地;熙宁七年(1074年),为京东西路齐州历城属地;元丰元年(1078年),改属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为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从金天会六年(1128年)至崇庆二年(1213年),辖区为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元代,属地为济南路历城所辖。外地回民陆续迁入辖区定居,东北部逐渐形成街巷。始有大街(今永长街),继有后街(今西青龙街),东街(今长春观街),西街(今永长街西段),城墙一带估衣市街、剪子巷、花店街、粮食市街,商贸集市,日趋繁荣。长春观及后阁楼、万竹园、清真南大寺等一批著名建筑落成。
明洪武二年(1369年),济南修建府署。洪武四年(1371年),以砖石修济南城墙,西开泺源门。洪武九年(1376年),济南设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山东全省政治中心和首府。辖区迎仙桥外始设馆驿总站,后形成馆驿街。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占据济南后,沿用明代建制,属地仍为济南府历城所辖。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德国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于光绪三十年六月(1904年7月)竣工通车,济南第一个火车站设五里沟北首。同年5月,山东巡抚周馥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在济南自开商埠,划定商埠范围,东以西圩壕(今顺河街),西至大槐树(北、中、南大槐树庄),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二里(计十方里),划界内有:馆驿街、魏家庄、东太平庄、三里庄、五里沟庄、北上山庄、南上山庄、三合庄、西太平庄、民生庄等村庄。开辟商埠初期,东西只有三条经路,南北七条纬路(以纺织经纬线命名),沿街建平房棚户、四合院等。济南设商埠局,辖区商埠地带属商埠局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