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tene源自拉丁语"carota"(胡萝卜),于19世纪被引入英语词汇体系。该词在《剑桥高级学习词典》中被明确定义为:"一种橙黄色或红色色素,存在于胡萝卜、红薯等植物中,属于类胡萝卜素家族"[3] 。英汉词典统一将其译为"胡萝卜素",与carotin构成完全同义关系[4] 。
具有四种橙色异构体,其中最常见的是β-胡萝卜素。分子结构由40个碳原子和56个氢原子构成(分子式C40H56),属于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在植物中以晶体形式存在,可溶于油脂但难溶于水[3] 。
β-胡萝卜素在人体肝脏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抗氧化特性[1] [3] 。截至2020年代,多项大型研究表明常规剂量补充剂未显示癌症预防效果,但天然食物来源的胡萝卜素仍被视为重要营养素[1] 。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胡萝卜素血症,表现为皮肤黄染现象[2] 。
食品工业:作为天然色素广泛用于饮料、乳制品着色,替代人工合成色素[3]
生物工程: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培育富含β-胡萝卜素的"黄金大米",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3]
营养补充:制成维生素A补充剂,常见于复合维生素制剂[3]
学术研究:在光化学反应、植物光合作用机理等领域作为研究对象[3]。
在英语专业术语中构成多个衍生词:
Carotenase:与胡萝卜素代谢相关的酶类[2]
Carotenemia:血液中胡萝卜素含量异常升高[2]
Carotenodermia:因胡萝卜素沉积引发的皮肤变色[2]
Carotenoid:类胡萝卜素总称,涵盖600多种天然色素[4]。
作为标准化考试(托福、雅思)常见词汇,需重点掌握拼写差异[4] :
正确拼写:carotene
易错形式:carratene发音训练需注意重音位置与元音长短,英式发音第二音节为弱读短音/ə/,美式发音则强化为/er/音[3]。在学术写作中通常使用完整拼写,仅在专业文献允许缩写为"Ca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