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代谢率,简单的说,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而基础状态是指人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不超出或不低于正常值的15%,均属正常。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辅助方法,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可明显升高,甲状腺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则明显降低。
在临床和生理学实验中,规定受试者至少有12小时未吃食物,在室温20℃,静卧休息半小时,保持清醒状态,不进行脑力和体力活动等条件下测定的代谢率。[3]
在同一性别、体重和年龄组的正常人中基础代谢率很接近,其中约90%以上的人其代谢率与平均值相差不超过15%。故临床上以此百分值作为正常值的界限。超过这一界限就被认为基础代谢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其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高20~80%;而甲状腺机能低下者则比正常值低20~40%。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临床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其他如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时,也可表现为基础代谢率降低。体温升高时,基础代谢率也升高。通常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就升高13%。人在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足时,会出现基础代谢降低。此外,测定基础代谢率和在不同活动强度下的能量代谢率也是合理制定营养标准,安排人们膳食的依据。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体消耗的能量应等于产生的热能和所做的外功之和。若机体在某一段时间内不做外功,那么所消耗的能量就等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能。由于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因此单位时间的产热量应等于向外界散发的总热量,所以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散发的总热量,便可知道机体的能量代谢率[3] 。
根据以上的测量原理和不断的研究测试,国内外研究者总结出了测定BMR的3种方法: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以及公式推测法。前2种方法是测定能量消耗的“金标准”,而公式推测法相对前两种方法更为简便快捷,适用于大样本人群BMR的估计[3] 。
直接测热法是将被测者置于一特殊的检测环境中,收集被测者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4个方面)发散的总热量,然后换算成单位时间的代谢量,即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但是直接测热法的装置较为复杂,主要用于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等。一般人群的测量主要采取后两种方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