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兵器工业、航空工业、舰船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等。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坦克、军用车辆、军用飞机、军用舰船、军用电子装备、火箭、导弹、军用航天器材、核武器以及军用被服装具等。[1]
国防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程度。国防工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兵器制作。在古代,武器装备的生产是建立在手工业基础之上的。古代的希腊、巴比伦、埃及,都有官办或私人制造兵器和战船的手工作坊。 军事工业
中世纪,在西欧有一些有一定分工的制造兵器、甲胄的手工作坊。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为武器制造提供了新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随着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兴起,国防工业逐步建立。19世纪中叶,英国建立了专门制造枪炮、弹药和军舰的工厂。
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新的科学技术被大量地应用到军事领域,出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TNT炸药装填弹药、双推进系统潜艇、飞机、化学毒剂、坦克等,使武器的种类增多,威力空前增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于资本输出、掠夺资源、对外侵略扩张需要,大力加强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国防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迅速提高。1917年,直接从事军品生产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例:德国为58.3%,俄国为76%,法国为57%,意大利为64.2%,英国为46%,美国为31.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参战国共生产飞机18万余架,火炮约15万门,机枪100万挺,炮弹10亿发,坦克9200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防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1941~1944年,主要参战国平均每年约生产坦克9.1万辆,飞机13万架,火炮35万门,机枪166万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发明了导弹,美国发明了原子弹,1946年美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使军事技术和作战样式、战略战术、军队组织体制、军事思想等发生重大的变革,也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日向”号直升机航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战争因素依然存在,局部战争不断爆发,特别是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大大刺激了国防工业的发展,如美国参加国防科研和生产的工业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1/3以上;苏联大型军工企业众多,并有系统的管理机构。世界国防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在技术上,以火箭、导弹、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为中心,逐步出现了精确制导、喷气推进、自动控制、电子对抗、隐身、仿生、激光、超声、遥感、航天等许多新领域;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突破,武器的研制、试验和生产出现了新的面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国防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技术产业比重有了较大增长。
中国古代制造兵器的手工业比较先进。夏、商时代已有冶铸铜器的作坊,可生产戈、矛、刀、斧等兵器,工艺已经熟练精巧。春秋时期已掌握冶铁技术,出现了铁兵器。秦朝以后,铁兵器逐步取代铜兵器,并出现了专门制造兵器的机构。19世纪60~90年代,清朝为维护封建统治,加强军事实力,通过洋务派先后开办了一些军工厂(局),出现了一批武器装备制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