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古城虽为土筑,却十分坚固,称之为“铁柜”。《县志》记载:明代中叶,定西城十分繁华,已是“商贾云集,比屋鳞次,烟户极繁”的闹地,有“小扬州”之称。内城大街南北相通,左右两巷若半璧;关城直分四街,曲有四巷相连,对分视之,如新月形,合观之,若环璧状。城内寺庙宫坛,亭台楼阁林列,多达三十四处。建有崇福寺、白衣寺、道会寺、观音寺、清真寺、大觉寺;万寿宫、三元宫、赤帝宫、三圣宫、文昌宫;文庙、武庙、火神庙、关帝庙、圣母庙、真罗庙、马王庙、玄帝庙、城隍庙;保障祠、贞烈祠、昭忠祠、节孝祠、土地祠、痘疹祠、文昌祠、狱神祠、万寿观、圣母楼;文昌楼、黑虎楼等多达三十四处。城东有龙王庙、三官庙、八腊庙、麻家庙、真武庙;社稷坛、先农坛、神祇坛;许公祠、文殊祠。城西有龙王庙、二郎庙、灰母庙、九天圣母庙;西岩寺、佛沟寺、镇海寺、东岳寺、香馥寺、云山寺、仁化寺、清真寺;东岳行祠、太极宫、观音院、毗庐院、城南有虸蚄庙、廒神庙、风伯庙;寿青寺、幸岩寺、花莲寺、华岩寺、静觉寺、宝华禅寺;风云雷雨坛、太阳宫、魁星阁和城北有雹神庙、邑厉坛、延寿寺、兴云寺、晴烟寺、文昌阁和风台书院。这些古建筑物,结构精巧严谨,造型简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独具传统风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才能和艺术创造力。但经过数朝历代的战火兵燹,现荡然无存。
且说北宋神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熙不满十岁就继承了王位,是为哲宗。这朝中大事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消息一传开,西夏王便虎视眈眈,屡次派兵骚扰宋朝西北边境。就在哲宗绍圣三年,驻熙河路经制李宪为防御西夏入侵,便役使民工筑起定西城,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了。
相传在定西古城筑起后,有一天突然从高空中飞来一只左膀受伤的凤凰,这只凤凰不落仙山宝地,不栖梧桐贵树,单单翔落在新筑的城墙头。它的头似鸡,颈若蛇,颌如燕,背犹龟,尾像鱼,身披五彩丽色,高约六尺之许。这灵性的鸟王为自身的不幸遭难悲伤,哭啊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这哭声凄凉悲恸,方圆十几里都能听见。凤凰的眼泪流干了,眼睛哭瞎了,这三天三夜间,泪水洒满了城里城外,村前庄后。霎时,甘甜可口的泉水变咸了,清澈淳香的溪水变苦了,常饮不竭的井水变枯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人心浮动,惶惶不安。俗话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凤凰不与雀为群”。当地的一些文人秀才,这时也引经据典,说什么“箫诏九成,凤凰来仪”是端应之兆。而这只凤凰在此城中落难,预兆着不祥之祸。这些读书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老百姓更是惊恐万分。不几天,受伤的凤凰死了。为避讳“不祥之兆”。人们将它厚葬在东城外的照城山,突然一夜之间这里的山形变了,变得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金凤凰,人们常常梦见这只金凤凰闪闪发光,展翅从马苑飞翔而来。大家又纷纷相传,这是“凤凰来仪”的应验,要不凤凰怎么显形变体哩!从此,定西照城山便改名“凤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