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
广汉市因“广至汉水”而得名。在距今4800年左右,古蜀国的先民们就在今广汉市南兴镇方圆6平方千米的三星堆一带辛勤劳作、生息、繁衍,创造出早期灿烂的古蜀文化。专家认为三星堆一带很可能是早期蜀国的—个重要都邑所在地,极有可能就是“杜宇氏”成“鱼凫氏”的故都,也曾经是古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广汉老城区夜景远眺
秦汉三国
秦朝,时为雒县。雒县因雒水(即今石亭江)流经县境而得名,故城在今金雁街道境五里巷。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分蜀郡东部与巴郡数县首置广汉郡,[2] 辖13县。郡治乘乡,乘乡在汉代建置的雒县境内(即今广汉市)。世曰:“分巴割蜀,以成犍、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此为益州,刺史治雒县。广汉郡由乘乡(今广汉市境内)迁到梓潼县。
新莽时期(9—23年),改益州为庸部,部牧驻雒县。改广汉郡为就都。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8年),复置益州和广汉郡,广汉郡郡治再迁徙至雒县。此时雒县为益州刺史部、广汉郡治所。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将益州州治迁往成都。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共辖益州二十五郡,广汉郡隶属益州。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分益州置梁州。广汉郡改属梁州,雒县仍为郡治。
两晋南北朝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之地置梁州于汉中,分广汉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属梁州,统领雒县(今广汉市)、什邡、绵竹、新都四县,郡治在雒。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郡入广汉郡。
东晋时期(317—420年),广汉郡仍属梁州,徙广汉郡治在今遂宁市东北,寻还后汉(即东汉)旧治后,复以雒县为郡治。
南北朝时期(420—479年),广汉郡改属益州,郡治雒县。宇文觉灭西魏建立北周(557年),方亭县(今什邡)与雒县合并,仍称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