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幼年读过两年书,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十五岁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
1916年,入湘军当兵,痛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思想。
1919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后因派会员杀死一恶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脱。
1922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6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人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
1927年1月,彭德怀于所在营成立士兵委员会,订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维护士兵权益的会章。 共3张 青年彭德怀(1922年)
1928年1月,升任团长。4月,在大革命失败的革命低潮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率部在湘鄂赣转战数月,在三省边界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后率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4军会师。
1929年1月,为了配合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彭德怀担负留守井冈山、钳制湘赣敌军的艰巨任务。
1930年6月,彭德怀任第3军团总指挥,率部在平江击败国民党军的进攻,乘胜攻入长沙,占领十日。
1931年11月,彭德怀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增选彭德怀为候补中央委员[18] 。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他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所率3军团屡建战功。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逐渐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曾对错误的军事指挥提出严肃的批评。10月,率部参加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