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名称:施佩耶尔大教堂
Speyer Cathedral
入选时间:1981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
地理位置:N49 19 00 E08 26 35
遗产编号:168
施佩耶尔大教堂(SpeyererDom)坐落在德国莱茵河西岸、施佩耶尔河口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施佩耶尔港口小城里。施佩耶尔大教堂是天主教的施佩耶尔教区主教座堂,用红色砂岩建造,是施佩耶尔市的著名标志。施佩耶尔大教堂是欧洲最大的具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它继承和发展了卡洛林和奥托的建筑风格,在罗马式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主要纪念碑之一。1061年举行了教堂的落成庆典。再此之前大约30年,即1030年,由康拉德二世大帝亲自下令建造。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该建筑成为当时最大的教堂,并以此来为其光宗耀组,使其地位显赫声势。因此,施佩耶尔大教堂明显地具有了皇家建筑的尊严与威望。
198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ii),施佩耶尔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施佩耶尔大教堂最初是由康拉德二世(Conrad II)于1030年组织修建的,后于11世纪末进行了一次重修。大教堂的主要部分包括长方形教堂、四个角塔和两个拱形顶。这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最著名的罗马式建筑之一。在近300年的历史中,德国皇帝都安葬在这里。[2][3]
建筑长130M,中廊宽13.5M、长70M、屋顶高2.7M,是现存罗马风教堂中规模最大的(据记载,最大的罗马风教堂是法国的CLUNY三世教堂,但建筑主体已被拆毁)。建筑的中廊和侧廊通过有壁柱的柱垛来划分,柱垛之间由拱券连接,柱垛每隔一跨,在截面上有所补强(壁柱加粗)。屋顶在始建时是木屋架,后改成十字拱结构(12世纪时),西立面中央和中廊与横厅的交叉处有采光用的塔,室内空间深远高峻。建筑的圣坛部位和塔的檐口下有拱廊,此种手法后来被莱茵河流域教堂普遍采用。施派尔大教堂在平面、结构及建筑空间方面,对后来的莱茵河流域的教堂有深刻影响,尽管后来有不少不同风格的增建和改建,施派尔大教堂仍不愧为是初期罗马风建筑的杰作。 施派尔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