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班禅(1883-1937),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本名曲吉尼玛,全名是:罗桑图丹曲吉尼玛格勒南结贝桑布,前藏达布地方噶夏村人。刘家驹的《班禅大师全集》说,“寄父名当珍,母名当琼措姆,班禅生而母哑”。[1] 共3张 1935年5月,曲吉尼玛访沪
班禅八世丹白旺秋去世以后,扎什伦布寺派出代表多人,寻找转世灵童,结果在西藏地方找到了三个“灵童”。遵照清朝政府批准择定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正月十五日,在布达拉宫“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前,举行金瓶掣签仪式。从金瓶中用象牙签抽出一名灵童,是达布地区的仓珠嘉措,于是他就被认定为九世班禅。当天在布达拉宫的日光殿上,九世班禅拜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为师,剃发,取法名为:吉总罗桑曲吉尼玛格勒南结贝桑布,简称曲吉尼玛。
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正月初三日,九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坐床。摄政第穆呼图克图给九世班禅授了沙弥戒。为了祝贺九世班禅坐床,清朝政府特赐白银一万两,由四川总督刘秉璋由“司库提领”,“派员迅速解往”。九世班禅坐床以后,特派堪布罗布藏荣垫前往北京,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谢恩”。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由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十三世达赖给九世班禅授了比丘戒。同年五月初十日,九世班禅由拉萨返回扎什伦布寺。他从出生到受比丘戒这一时期,正是英帝国主义者向西藏地区进行军事侵略时期,也是西藏僧俗人民进行英勇的抗英战争时期。第一次抗英战争发生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当时英国人全部占领了哲孟雄(锡金),已与西藏接壤,西藏方面为了阻止英人入侵,在与哲孟雄接壤的隆吐地方,构筑防线,不准英人逾越。为了表示西藏僧俗人民的抗英决心,光绪十三年(1887年),西藏三大寺、扎什伦布寺、西藏地方政府的七品以上全体官员,向驻藏大臣文硕上了一道公禀,声明“纵有男尽女绝之忧,惟当复仇抵御,永远力阻,别无所思。”当时的驻藏大臣文硕忠于职守,站在西藏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的抗英正义斗争。但是,由于当时清朝政府执行对外屈服政策,加上英国的新式武器与藏军的弓箭刀矛和火枪的相差悬殊,隆吐防线被英军攻占。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抗英战争。
在第一次抗英战争中达赖方面和班禅方面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达赖方面是由三大寺出面,班禅方面是由扎什伦布寺出面。开赴前线的藏军中,也有班禅管辖地区的民兵。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元月4日,英军攻占春丕,6日攻占帕里。4月11日,英军进抵江孜,在此双方又发生激烈的战斗,江孜堡垒被毁,藏军损失很大,英军也死伤不少。这就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江孜保卫战。8月初英军攻占拉萨。达赖十三世在英军抵拉萨的前夕,为了避免被英军俘获,被迫出走,经过青海,到了外蒙古。对此,驻藏大臣向清朝政府的奏摺中弹劾十三世达赖“平日跋扈妄为,临事潜逃无踪,请褫革达赖喇嘛的名号”。清朝政府回电:“著即将达赖喇嘛名号暂行革去,并着班禅额尔德尼暂摄”。
然而,九世班禅是有政治远见、顾全大局的。他考虑到十三世达赖离藏期间,由他代理达赖的职权,只会增加他们之间的隔阂,对西藏内部的团结是很不利的。因此,九世班禅接到驻藏大臣的通知后,以“后藏为紧急之区,地方公事须人料理,且后藏距江孜仅二日程,英人出没靡常,尤宜严密防范,若分身前往前藏,恐有顾此失彼之虞。”没有接受要他前去代理达赖职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