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是英国最具名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其成员在尖端科学方面饶有贡献。该学会多方面支持不少英国的年轻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人才。该学会对科学政策的制定起着一定作用,而且也就科学事务问题参与公众讨论。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享有慈善机构特权的组织,有1400名院士及外国成员。学会的院士都是来自英国及英联邦的著名科学家、工程师和科技人员。 英国皇家学会
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自治的社团,在制定自己的章程、任命自己的院士时,无需取得任何形式的政府批准,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密切的,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学会没有设立自己的科研实体,此外,学会还有确认优秀的科学学识与研究、奖励和促进国际科学交流、组织并推动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致力科学史工作等任务。 共4张 徽标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国家科学院,在国内、国际上代表英国科学界。许多年来,学会已和很多国内及世界各地的科学组织建立了互利的合作关系。学会是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并一直在欧洲科学基金会中(ESF)发挥积极作用。皇家学会还与无数的其它国际组织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为推进世界科学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英国皇家学会最知名的院士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达尔文、牛顿等科学家,以及数学及物理学家霍金、胚胎移植及肝细胞研究权威安妮·麦克莱伦、互联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等。[3]
英国皇家学会一开始是一个约12名科学家的小团体,当时称作无形学院。他们会在许多地方聚会,包括成员们的住所以及格雷沙姆学院。其中知名的成员有约翰·威尔金斯(John Wilkins)、乔纳森·戈达德(Jonathan Goddard)、罗伯特·胡克、克里斯多佛·雷恩、威廉·配第和罗伯特·波义耳。 英国皇家学会驻地
约1645年之时,他们曾聚在一起探讨弗兰西斯·培根在《新亚特兰提斯》中所提出的新科学。最初这个团体并没有立下任何规定,目的只是集合大家一起研究实验并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团体随着时间改变,在1638年由于旅行距离上的因素分裂成了两个社群:伦敦学会与牛津学会。 因为许多学院人士住在牛津,牛津学会相较之下较为活跃。一度成立了“牛津哲学学会”,并明订了许多规则,如今这些规则纪录仍保存在博德利图书馆。
伦敦学会依然于格雷沙姆学院聚会讨论。与会成员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增加。在护国主克伦威尔时期的军事独裁下,1658年学会被迫解散。在查理二世复辟后,学会才继续于格雷沙姆学院重新运作。普遍认为,这个团体鼓舞了后来皇家学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