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年,约翰·鲁道夫·格劳伯(Johann Rudolf Glauber)从奥地利的泉水中发现了硫酸钠,因此水合物形式被称为格劳伯的盐。由于其药用特性,他将其命名为sal mirabilis(奇迹盐)。直到20世纪初,这种晶体还被用作一种通用泻药。
在饮食水平上,排泄主要在尿液中。硫酸盐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在结缔组织、骨骼和软骨中浓度最高。硫酸盐在几个重要的代谢途径中发挥作用,包括参与解毒过程。
从硫酸钠生产方法分类,产品可分为天然产品和合成产品(即副产品)。[6]
天然产品
天然产品通过露天开采、地下开采、或重结晶而得到。钠是地壳中含量第六丰富的元素。含硫酸钠矿床地质上较年轻,主要为后冰期矿床。硫酸钠分布广泛,是海水和许多盐碱或碱性湖泊的常见成分。世界范围内天然硫酸钠的经济储量估计为33亿吨。世界天然硫酸钠的平均产量约为每年260万吨,供应足以满足几个世纪的预期需求。没有出口的地表洼地或湖泊,由流经含有硫化物矿物的火山岩的泉水补给,通常会产生可溶性的硫化物盐,这些盐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生成硫酸盐。
合成产品
18世纪,通过与碳酸钾或钾盐反应,芒硝被用作工业生产苏打的原料。19世纪,对纯碱的需求增加了,因此大规模生产合成硫酸钠的勒布朗工艺成为纯碱生产的主要方法。
19世纪末,德国的曼海姆首创了以氯化钾和硫酸为原料生产盐酸并副产硫酸钠。
1979年Wiliam Blythe &Co of A ccrington 关闭了英国最后一台曼海姆装置,1986年美国也停止使用曼海姆法生产硫酸钠。
硫酸钠主要生产国按产量大小依次为美国、墨西哥、前苏联。近年来,这些生产国的产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合成产品主要来自粘胶丝、盐酸、重铬酸钠、铀、纤维素、抗坏血酸、间苯二酚和造纸中副产硫酸钠。
天然产品的优点:[6]
天然硫酸钠不含有毒性物质,如砷,铅、锌、和铬,而合成产品生产中不可能完全除去这些物质。
天然产品具有pH7~9,为非酸性产品,而合成产品呈略酸性。
天然产品的生产开工率和价格较为稳定并可预测,因为其生产量不受其它主产品的影响。
合成产品的优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