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在本土和国外建有若干空军基地。美国是拥有空军基地最多的国家。美国空军基地隶属所支援的空军各大司令部,编有基地司令部和勤务部队。勤务部队的编制根据支援航空兵的性质和兵力多少而各不相同。设基地联队、大队或中队等。在驻有航空联队的基地,勤务部队编设在航空联队内,航空联队长同时担任基地司令,统管作战指挥、行政、后勤等工作。未驻航空联队的基地,勤务部队编设在基地常驻单位内,基地司令一般由基地联队长兼任。日本航空自卫队航空基地,编在航空总队所属各航空方面队和西南航空混成团所驻区域内,配置的勤务保障部队为基地业务群。基地业务群隶属航空团。通常编有机场勤务队、设施队、通信队、业务队、会计队、卫生队等分队。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全面实行基地化的保障体制,组建空军基地。基地隶属航空兵师,分为师、团级两种。70年代初,基地改为空军场站。80年代末,组建空军航空兵训练基地,主要负责飞行院校毕业的新飞行员改装训练。90年代初,组建空军军级基地,隶属军区空军,统一领导管理所属部队的战备、训练、后勤保障、航空工程和行政工作,2003年大部分被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还建有试验训练基地,专门负责新装备试验试飞、改装、靶试和部队打靶的组织和保障。[2]
通常包括:机场、修理车间、仓库、靶场、营区、基地飞行管制室、塔台、导航设备等。机场是航空基地的主要部分,专供飞机起飞着陆用,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机坪、机库、机窝和休息室等。基地飞行管制室统管基地的航行调度,负责核准飞机的进场与离场计划。塔台具体指挥飞机起飞着陆、进场离场。导航设备一般包括用以掌握飞机进场和离场的机场监视雷达,具体控制飞机起飞着陆的精密进场雷达,以及仪表着陆系统、导航台、定向台、信标台等。[1] 空军基地
按设施完善程度、用途和可使用的持续时间,分永久性基地和临时性基地,现用基地和备用基地;按分布地区,分为本土基地和国外基地。 空军基地
包括机场,航空器材、油料、军需的供应机构和飞机维修、通信、导航、气象、运输等勤务保障部队。机场是空军基地的主要部分,专供飞机起飞着陆用,包括跑道、滑行道、停机坪、机库、机窝和休息室等。基地飞行管制室统管基地的航行调度,负责核准飞机的进场与离场计划。塔台具体指挥飞机起飞着陆、进场离场。导航设备一般包括用以掌握飞机进场和离场的机场监视雷达,具体控制飞机起飞着陆的精密进场雷达,以及仪表着陆系统、导航台、定向台、信标台等。空军基地始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2]
美国空军基地通常以机场为中心建成,并按其性质划归空军各大司令部管辖。例如:轰炸机基地隶属于战略空军司令部,战斗机基地则隶属于战术空军司令部。美空军基地一般都驻有属于不同建制的空军单位,各单位的后勤保障均由基地大队(大型基地设基地联队)负责。基地内机场通常有一条或几条跑道和滑行道,并建有停机坪、航材库、弹药库、油料库、修理厂、掩蔽所、指挥所、调度室、气象台.通信导航设施、地面保障设施、生活设施、医院或门诊部等。在某些空军基地上,还建有飞机掩蔽库。美军规定,一个机场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52平方公里。美国国家所有和私人所有的机场共1 5791个,其中国家所有的各类机场(含军用机场)480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