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道德的革命性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其理论依据包含:
马克思提出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哲学思想[2]
列宁关于"革命是打破生产力束缚的根本手段"的论断中国共产党人道德的革命性体现在打破生产力束缚、推动社会进步[6]
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文化改造与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相结合的理论创新[4][8]
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多维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涌现夏明翰、方志敏、刘胡兰等革命烈士[5][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形成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典范[5][6]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中国共产党人道德的革命性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体制机制改革等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6]
新时代(2012年至今):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战略实施[4][9]
制度层面:
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5]
1935年遵义会议批判"左"倾错误[5]
2023年提出"修炼共产党人心学"的党性教育新要求[4]
个体修养层面:
焦裕禄、雷锋等榜样体现的忘我奉献精神[5]
新时代党员干部"忠诚、担当、干净"的品德标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道德的革命性[8]
截至2023年,革命性道德建设聚焦于: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道德品格[5][9]
推进党性修养作为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7]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制度体系[8]
通过自我革命、党性修养等方式创新廉政监督方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