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匈牙利及克罗地亚国王(称“鲁道夫一世”,1572年—1608年在位)、波希米亚国王(称“鲁道夫二世”,1575年—1611年在位)和奥地利大公(称“鲁道夫五世”,1576年—1608年)。 年轻时的鲁道夫
传统历史观点认为,鲁道夫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统治者,他的政治失误直接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他同时又是文艺复兴艺术的忠实爱好者,还热衷神秘艺术和知识,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发展。
鲁道夫的父亲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母亲是查理五世的女儿玛丽亚。鲁道夫11岁时来到西班牙跟随他的舅舅费利佩二世,在西班牙宫廷中接受严格的天主教教育,度过了8年时间。由于受到西班牙宫廷保守思想的约束,鲁道夫的性情孤僻,回到宫廷氛围相对宽松的维也纳后,令他父亲非常担心,而他来自西班牙的母亲却认为鲁道夫的行为端庄得体。
鲁道夫一生保持着保守、神秘和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喜欢在家消遣,不喜欢出游,甚至不愿意参加日常的国家事务接待等。鲁道夫沉迷于占星术和炼金术,这在当时的文艺复兴时期是社会主流,他的兴趣爱好广泛,包括骑马、钟表、收集珍宝、收藏艺术品等。鲁道夫一生都没有结婚,但有过多个情人,他与一个朝臣的女儿卡特日娜·斯特拉多瓦育有多个非婚孩子。
在他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76年去世后,鲁道夫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83年他又将官邸从维也纳迁往布拉格,以远离维也纳喧闹的宫廷生活。鲁道夫执政期间几乎没有可圈可点的政绩,被认为是个庸碌的君主。由于他的碌碌无为,他经常要面对人们的指责,尤其是他的一反惯例不愿结婚,因此也没有合法的继承人。1590年代开始鲁道夫陷入了郁郁寡欢的痛苦之中,并且越来越严重。虽然是在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宫廷长大,但鲁道夫对待新教和其他宗教包括犹太教相当宽容,受到他父亲的影响,他从约1600年开始就放弃了大部分的天主教宗教活动,死前也拒绝接受最后一次圣礼。但他与新教接触也不多,除了反对教皇对新教的压迫政策,当教皇发起反宗教改革运动时,鲁道夫将教皇派来的代表送了回去,引发了政治动荡,差点引起一场人民战争。
由于鲁道夫不愿向奥斯曼帝国妥协,而且顽固地认为他可以通过一次新十字军东征统一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国家,1593年他开始了一场同土耳其的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606年,被称为“漫长的战争”(或“奥斯曼战争”、“十三年战争”),1596年的克雷斯茨战役中哈布斯堡军战败,但土耳其人也损失惨重,未能取得决定性战果。
期间的1604年他所统治的匈牙利发生叛乱,1605年鲁道夫被他的其他家庭成员迫使,将匈牙利事务的管理权交给了他的弟弟马蒂亚斯,马蒂亚斯在1606年艰难地分别同匈牙利叛乱者和土耳其人达成和平协议,鲁道夫对此非常生气,他认为马蒂亚斯所作出巨大的让步只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力,因此准备重新对土耳其开战。但马蒂亚斯争取到了匈牙利叛乱者的支持,迫使鲁道夫放弃了匈牙利、奥地利和摩拉维亚的王位给马蒂亚斯。 安特卫普市市政厅里的鲁道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