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二战以后,世界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就初等教育而言,发展中国家6~11岁儿童的入学率从1960年的48%增长到1990年的77.8%。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成人文盲率则从1970年的54.7%下降到1990年的34.9%。然而,尽管各国为确保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努力,但以下事实依然存在:时至1990年,在世界范围内,1亿多儿童,其中包括至少6 000万女童,未能接受初等学校教育;9.6亿多成人文盲,其中2/3是妇女;功能性文盲已成为包括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严重问题;世界1/3以上的成人未能学习可以改进其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文化变化的文字知识及新技能和新技术;1亿多儿童和不计其数的成人未能完成基础教育计划;更多的人虽能满足上学的需要,但未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领域外部,经济衰退、环境恶化、人口膨胀、战乱、暴力等问题阻碍了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落后又反过来制约了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国际社会提出全民教育的概念,以通过提高所有人的受教育水平这一途径来应对社会的危机。

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在理念上催生了全民教育。所有人都能接受适当的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能具备作为民主社会的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诚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所指出:“倘若有一个社会,他的全体成员能以同等条件共享社会的利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生活相互影响,使各种制度得到灵活、机动地调整,在这个范围内,这个社会就是民主主义的社会。这种社会必须有一种教育,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促进社会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二战以后教育民主化的浪潮席卷世界,无论是何种社会性质的国家,都意识到普及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术界也广泛开展了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普及教育、实现教育民主成为大多数国家发展教育的当代世界教育思潮指导原则之一。[1]

全民教育思潮的提出始于“世界全民教育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for A11)。1990年3月5日至9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以及世界银行发起和组织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在泰国宗迪恩召开,来自世界150个国家、联合国系统各机构和20个政府间组织以及150个非政府组织的1 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World Declarationon Education for All:Meeting Basic Learning Needs)和实施宣言的《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由此,发展全民教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政治承诺,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并作为制定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

相关查询: 全民教育 大幅度 初等教育 发展中国家 入学率 增长到 与此同时 文盲率 每个人 受教育 世界范围 学校教育 功能性 工业化 新技术 不计其数 基础教育 经济衰退 反过来 社会问题 国际社会 所有人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661秒 内存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