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林鵙鹟
传说中有一种神秘的鸟,出没于人口稠密、风化奢靡的江南一带,由于双宿双栖,当地人称它为“同力鸟”,雌性叫“阴谐”,雄性叫“运日”。阴谐一叫,阴雨连绵;运日长鸣,大旱不止,均预示了死亡的来临。
这种鸟黑身赤目,体大如鹫,羽毛青黑色,专门捕食蝎子、蜈蚣之类的毒蛇毒虫,日久天长本身也就有了毒。鸩鸟毒性之大,宛如硫酸的生物载体,所到之处草木枯死,石头崩裂。如果把鸩的羽毛在酒水之类的饮料中搅拌,就可以制造出杀人的毒药,不但无色无味,而且比正常的酒水更加清亮透明,而且酒香扑鼻,勾人饮欲。但是只要沾上嘴唇,毒药会自动入腹,发作极快,将人全身鲜血化尽、脑裂而死。即使有解药也来不及施用。据说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就是用鸩酒毒死汉平帝篡“汉”为“新”的。在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中,有一个成语叫作“饮鸩止渴”。用以形容只图眼前不求长远的短见。
《左传》、《史记》、《汉书》中均有鸩的记载。屈原作品里也出现了鸩鸟,《离骚》中有“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鸩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的诗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鸩鸟在山溪中饮水洗浴,河流里面也就有了毒,饮水的人畜立刻倒地而亡,只有犀牛在河里洗它的犄角之后才可以解毒。
自然界里,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中都有有毒的种类。昆虫中有黄蜂;节肢动物中有蝎子、蜈蚣、蜘蛛;鱼类中有河豚、石于、蓑鲉;两栖动物中有箭毒蛙、蟾蜍;爬行动物中的蛇更是家喻户晓;甚至哺乳动物中的鼩鼱也有毒牙。那么在千奇百怪的动物世界中有没有有毒的鸟呢?长久以来虽然传说世界上有有毒的鸟,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直到1992年才证实了世界上确有有毒鸟类的存在。
冠林鵙鹟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鸟类学家在大洋洲巴布新几内亚发现的冠林鵙鹟(Pitohui cristatus),就是一种带有剧毒的鸟。在它的皮肤和一身漂亮的羽毛中,竟有一种类似于箭毒蛙的剧毒毒素。由于这类鸟生活隐秘而且不易接近,所以科学家对它们的生活习性知之甚少。
冠林鵙鹟
冠林鵙鹟
大自然中存在着严酷的生存竞争,各种动物常常不是吃掉别的动物,就是被别的动物吃掉。冠林鵙鹟的身体不但有毒,还有难闻的气味,的确是一种避免敌害保全自己的好办法。
科学家的实验表明,这种毒素的化学成分类似胆固醇和类固醇激素,能中断动物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之间的信号。控制中枢神经痉挛、麻木,最后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科学家从它身上提取了10毫克毒素给一只老鼠服下,结果仅仅过了20分钟这只老鼠就一命呜呼了。科学家还不知道冠林鵙鹟身上的毒素是由鸟体自身合成的,还是从摄取的食物中积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