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衣布归属于针织毛圈布大类,采用位移式垫纱工艺编织而成。其显著特征在于反面形成环状毛圈结构,若经拉毛处理则可转化为绒布。基础结构由面纱、绑纱、底纱三组纱线构成,其中绑纱将底纱的浮线固定在面纱线圈基部,形成稳定的双层结构。标准克重范围为240-440g/m2,门幅多介于152-195CM之间[1] 。
位移式垫纱是该面料的核心工艺,通过衬垫纱线在织物反面形成不规则的圈弧和浮线。主流工艺采用1:2垫纱比例,即每两个横列垫入一根衬垫纱,确保拉毛后绒面平整丰满。广东地区将大毛圈卫衣布俗称为"牛肚",反映了其特殊的表面纹理。生产设备主要使用单面圆纬机,其中双卫衣布需配置三线编织系统[2] 。
按组织结构划分:
单卫衣布(二线卫衣):仅使用面纱和底纱编织,毛圈高度较低,克重通常在250g/m2以下[2]
双卫衣布(三线卫衣):增加绑纱形成更大毛圈,克重可达280-440g/m2,抓毛后升级为fleece品种[2]
按表面处理方式:
光面卫衣布:保持原始毛圈结构,如鱼鳞卫衣布
绒面卫衣布:经拉毛、摇粒等工艺处理,如摇粒绒卫衣布[1]
按纤维成分划分:
天然纤维类:全棉、棉涤混纺(CVC)[2]
化纤类:全涤纶、涤棉混纺(TC/AB)[2]
弹性改良类:添加5%氨纶的拉架卫衣布[2]
卫衣布因蓬松结构具备优异保暖性能,密度范围控制在18-24针/英寸之间以平衡透气性。2024年中国轻纺城市场数据显示,采用70%精梳棉+30%聚酯纤维混纺的大卫衣布占据主流,克重350g/m2的产品多用于潮牌卫衣制作[1] 。含氨纶的弹力品种常用于袖口、领口罗纹部位,延伸率可达30%-50%[2] 。
起球问题是主要质量痛点,起球率与纤维细度呈正相关。全涤纶卫衣布摩擦静电指数高达3.5kV,较纯棉品种(≤0.8kV)更易吸附微粒[2] 。解决方案包括:
优选32S/2精梳棉纱线,降低短纤含量
采用低温染色工艺[2]
添加抗静电剂处理,表面电阻可降至10^9Ω以下[2]
截至2025年,桐乡明炜针织等专业厂商已实现克重与门幅的定制化生产。市场细分催生功能性改良品种,如添加竹纤维的抗菌卫衣布抑菌率可达99%,大豆蛋白纤维品种保湿率提升15%[1] 。但全涤纶卫衣布因易起球问题,市场份额较2020年下降约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