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附图所示。去大脑僵直主要是一种反射性的伸肌紧张性亢进,是一种过强的牵张反射。引起过强牵张反射的,主要是由于中脑水平切断脑干以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动降低,易化系统的作用因失去对抗而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的亢进。脑干前庭神经核对伸肌反射具有易化影响,损毁这一对神经核则僵直现象立即减弱。如同时破坏中脑网状结构,取消了易化影响,则僵直完全消失。
实验证明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后者称易化区,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群等部分。和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 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强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产生去大脑强僵直的机制有两种,即α僵直和γ僵直。在猫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造成大脑僵直时,经证明主要属于γ僵直(经典的去大脑强僵)。已证实γ僵直主要是通过网状脊髓束的下行活动实现的,因为当刺激完整动物的网状结构易化区时,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当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增强时,下行冲动首先增强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敏感性增高,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去大脑强直是一种危重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颈后伸,甚至角弓反张,肩下抑,上臂内收内旋,前臂伸直,过度旋前,髋部内收内旋,膝伸直,踝跖屈。舌可稍向前伸。呼吸不规则,常伴随着全身肌肉抽搐或肌束颤动、寒战及高热。
去大脑强直的出现,提示大脑与中脑、脑桥间的联系发生了器质性或功能性中断。常见于:
急性两侧性天幕上累及运动系统的病变;天幕上病变向尾端发展到间脑以至中脑(如脑疝等);后颅窝病变影响脑桥上部;严重的代谢性脑病影响上部脑干的功能。
病人如果出现去大脑僵直,表明病变已严重侵犯脑干,此时可以表现为头后仰,上下肢伸直,上臂内旋,手指屈曲。预后不良的表现。 去大脑僵直
蝶鞍上囊肿的病人可出现去皮层僵直(decorticate rigidity),表现为下肢伸肌僵直,上肢半屈状态。
脊休克
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spinal 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