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救拔饿鬼陀罗尼经》中所载,一日,释迦尊者在迦毗罗卫国的僧伽蓝所,正在为诸比丘和诸大菩萨以及无数大众说法。这时,阿难尊者独居于林中的寂静中修禅定,到了三更之后,观音大士化作了一位饿鬼的样子,形容枯槁,面貌丑陋,头发散乱,腹大如山,咽喉如针缝一样细小,面部上不停地喷火,来到阿难面前。阿难见到后,大吃一惊,问他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变成这样的。饿鬼告诉阿难说,他的名字叫做面燃,他这个样子是因为他生前居心悭吝,贪婪并且不知足,所以死后堕入到饿鬼道中,变成这种身形,并且遭受种种痛苦。这个时候,饿鬼又告诉阿难说,你在三天之后命当终结,也将会生在饿鬼道中。阿难一听,大惊失色,急忙到世尊处哀求救度。佛陀于是为他说《焰口经》,嘱咐阿难按此经中所说施食之法去做,便能施饱食于恒河沙数的饿鬼和诸天仙等,不但不会堕落到饿鬼道,而且能够延年益寿,诸鬼神也会常来护持,遇事吉祥。从此之后,施饿鬼食便成为修持密教的人每人必行的仪式,也成为了寺院中度化亡灵的一种最常见的佛事活动。
昔时,阿难于林中习定,见一饿鬼(名为焰口)形容枯槁,面貌丑恶,头发散乱,爪甲长利,腹大如山,喉细如针,面上喷火,阿难骇而问其故,饿鬼告以生前居心悭吝,贪不知足,故死后堕入饿鬼道中,变是身形,长年受饿,备受诸苦。饿鬼复谓阿难三日后亦当命尽,堕饿鬼道。阿难大惊,急至佛前哀求救度,佛乃为说焰口经及施食之法,谓其若能施饮食予恒河沙数饿鬼及诸仙等,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延年益寿,诸鬼神等常来拥护,遇事吉祥。
其法于诸经所载,有详略之别。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载,于一切时,取一净器,盛以净水,置少饭面及诸饼食等,以右手按于器上,诵咒七遍,并称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等四如来名号,然后弹指七遍,取于食器,展臂泻之于净地上。后人据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增益科仪,遂有敬供与悲施二部,敬供可分升座、入定、洒净、归依、道场观、献曼荼罗,普供养等七项;悲施可分入定、召请、显施食、灭障、密施、回向等六项。作此施法,宜于戌亥二时(晚间七时至十一时),因过此时段则鬼神不得食。
最早传入我国有关焰口之经典为唐代实叉难陀所译之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及甘露陀罗尼咒。二书中各载有真言,名为变食真言、甘露真言;谓取一掬水,咒之十遍,散于空中即成甘露。其后,不空译出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与实叉难陀所译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为同本异译。不空又译出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即不空所译仪轨经前半部之起源部分别出单行本)、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其中,不空译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所述行法次第为:破地狱真言、召饿鬼真言、召罪真言、摧罪真言、定业真言、忏悔真言、施甘露真言、开咽喉真言、七如来名、发菩提心真言、三昧耶戒真言、施食真言、乳海真言、普供养真言、奉送真言。此后,施饿鬼食便成为修密法者每日必行之仪式。后遭唐末五代之乱,密教失传,施食一法亦随之失传。 佛教的放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