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是指当具体的物质被人的行动(发现)介入以后,所体现的。[1]
物质性在不同语境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一只水杯是如何通过艺术家在艺术语境里体现物质性的,杯子的尺寸、重量、颜色、温度、气味等等这些体现的只是它的实体特性而非物质性,当艺术家的行动介入以后改变了杯子的语境时,摔碎了这只杯子,砰的一声玻璃四溅,这时的响声和四溅的玻璃渣就是新物质性的诞生,这时的物质性是被艺术家介入后在艺术语境里所产生的,已经改变了性质。艺术家和杯子只是物质性的构成基础,破碎事件才是物质性的体现形式。强烈的物质性足以让破碎事件独立于艺术家之外,形成独立的事件存在,而艺术家只是破碎事件的推动者。相反如果艺术家对这只杯子没做出任何行动介入,只是在想法和概念上做出改变,那么这时的杯子仍然只保持了当时原有的物质性,并没有改变语境出现新的物质性,然而杯子和艺术家是分离的,杯子仍然是日常物品不能够形成新事物。[1]
相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艺术”又是从另外一个维度来更好的强调艺术的物质性,艺术家的介入是在不改变杯子实体特性的情况下进行的,仅改变了杯子的场域世界,让杯子的实体性更加强烈,从而来直接的体现出艺术的物质性。如果作品里艺术的物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的话,作品的独立性也会随之减弱,那么观众看到的作品就必须依靠过多的文本来支撑,需要艺术家的身份出来代言,而最终作品本身没办法形成独立的艺术事物。[1]
不管是“物质性”或是“艺术的物质性”指的都是一种物质背后的精神,人和物质只是物质性的表现载体,物质性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具体的物质去体现或感受它, 正因为它是一种从物质里产生的精神,必须依赖物质去体现它,所以就叫物质性。当然即使这种物质精神不能被称为是物质性,哪怕它换个名字这种精神也依然是存在的。[1]
自然界的铁矿石
铁矿石冶炼出的铁
锻造的工具
艺术是非物质的,但艺术的实现必然是物质的。 [2]
首先,从“前物质”开始说起,“前物质 (Pre Matter) —— 是事物在未显现之前的超验性存在,一种先于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关于事物“诞生”之前的位格。并且它是通过物质性 (The Materiality)来完成具体事物显现的前提。而物质性则是事物自身“物质精神”的样态体现,是一种以精神的方式去认识事物的世界观。物质性的演进是物质自身发展或被人为干预的发生过程,物质性包含了物质感、物质特性以及实体性等,物质性是事物独立存在的黏合剂,是一个综合结果,所以物质性不能脱离物质实体来独自显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