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门肉足纲的动物,亦称为阿米巴。变形虫体形不固定,体表为一层薄的细胞膜,细胞质分为较透明的外质和致密的具颗粒的内质,内质中具一扁盘状细胞核和调节水分平衡的伸缩泡。变形虫可通过内质的流动在身体任一部位产生临时性突起,称为伪足,是运动和摄食的细胞器。变形虫以藻类、细菌和其它原生动物等为食物,通过吞噬作用在内质中形成食物泡,还可通过胞饮作用摄取水溶性营养物,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留在身体相对的后端排出。变形虫常以无性的二分裂繁殖;有些变形虫还可包囊化以抵抗不良环境,在条件适宜时,虫体在包囊内一分为二,破囊而出。变形虫生活在缓慢流动、水质洁净、藻类丰富的浅水中,常附着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或水底泥沙表面。由于变形虫为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有机体,个大而易于培养(大变形虫可达600微米),因此可做为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实验材料,也是动物学教学的极好的实验材料。[1] 大变形虫
大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伪足形成时,外质向外凸出呈指状,内质流入其中,即溶胶质向运动的方向流动,流动到临时的突起前端后,又向外分开,接着又变为凝胶质,同时后边的凝胶质又转变为溶胶质,不断地向前流动,这样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运动方式被称为变形运动。目前尚未全部弄清变形运动的机理。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形虫切片,发现其中含有类似脊椎动物横纹肌的肌球蛋白丝和肌运蛋白丝。利用细胞松弛素处理,可中断细胞质向前流动和伪足的形成,由此说明变形虫的运动有可能是依靠伪足内肌丝的滑动而进行的。 大变形虫
伪足不仅仅是大变形虫的运动胞器,也是摄食胞器。大变形虫主要以单细胞藻类、细菌、小型原生动物等为食。当大变形虫接触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吞噬),形成食物泡,食物泡与质膜脱落,进入内质中,破损的质膜可迅速修复。食物泡随着内质进行流动,与内质中的溶酶体发生融合,由溶酶体所包含的各种消化水解酶对食物进行消化分解,整个消化过程都在食物泡内进行。已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进入周围的细胞质中,不能消化的物质随着大变形虫的前进,相对地滞留于身体后端,最后经由质膜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