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世纪,瑞典形成统一国家;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受丹麦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建立瑞典王国[2] 。
17世纪,瑞典曾为欧洲强国之一,其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2] 。
1718年,瑞典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国王卡尔十二世战死,瑞典逐步走向衰落[2] 。
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2] 。
1809年,俄瑞战争中瑞典战败,被迫将芬兰割让给沙俄[2] 。
1814年,瑞典战胜丹麦,从丹麦手中取得挪威,并与挪威结成瑞挪联盟。当时采用的国旗为燕尾式,左上角改为红色正方形,上面有一个白色的交叉十字。由于挪威当时在丹麦的统治之下,国旗上的图案明显带有丹麦的特征[2] 。
1844年,瑞挪联盟对国旗左上角图案进行了修改,改为由蓝、黄、红、白等色组成的几何图形,这几种颜色包含了瑞典与挪威国旗的颜色[2] 。
1905年,挪威宣告独立后,瑞典为独立王国,继续沿用1523年独立时的蓝底黄十字旗为国旗,长宽比例为8:5[2] 。
1906年6月,瑞典法律正式定为国旗[1] 。 共4张 瑞典王国国旗(1523年-1851年)
瑞典王国国旗是蓝底加上黄色十字,它直抵旗帜的四个边缘,瑞典国旗分为长方形和舌形两种[3] 。
根据《瑞典法例1983:826》,国旗使用的颜色为NCS颜色系统:黄色 - NCS 0580-Y10R、蓝色 - NCS 4055-R95B[4] 。
瑞典王国长方形国旗宽底与长度之比为10:16,里边蓝底的宽与长之比为4:5,外边蓝底的宽与长之比为4:9;三舌形国旗的宽度为长度的一半,十字架的宽度相当于旗帜上各个蓝底高度的一半[3] 。 瑞典王国国旗(三舌形)
瑞典王国国旗是蓝底,黄色的纳维亚十字,蓝色象征着真理、警惕、毅力、忠诚和正义;而黄色代表着慷慨[5] 。
升降国旗要求
瑞典政府和议会在1982年4月29日分别颁布了《全国挂旗日法令》和《瑞典国旗法》,对升挂国旗的日期以及国旗的式样,升挂国旗的时间等作了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