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城炮台城垣红毛城伫立在淡水街尾往淡海方向,高踞淡水河出海口的山巅,迄今已超过三个半世纪历史,是淡水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也是一级古迹。由西班牙驻军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所建,作为传教化民之地。后来荷兰人将西班牙人逐出淡水,重新修葺。当时台湾人都称荷兰人为红毛,故名红毛城。以后又被英国人和美国人占领。前后300多年的红毛城历史,是淡水最具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也是台湾多年来的沧桑缩影,现已列为台湾一级文物古迹。 红毛城古炮红毛城古迹区概指主楼、英领事馆及南城门等三处。主楼建筑呈正方形,长宽各50米,两层高10米,周围约7米,外壁有2米多厚,城内有1栋主楼、别墅及楼间的小宿舍;城外有4尊清朝嘉庆年间的旧式大炮。四周林木苍郁,庭园幽静。具有拱形回廊的英国领事馆就在旁边,外墙上仍可看见象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蔷薇饰砖,内部依旧时领事家居情形摆设,并陈列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台湾开发过程、淡水发展历史等有关资料。城顶的观望楼,非常适合登高望远。 由堡内扶梯登临城上,站在上边,远眺观音山和淡水,东望大屯诸峰,西望汹涌大海,真是风云万千。而黄昏时分,沧海、落日及渐老红楼将交映成的绝美气氛,风景令人叫绝,可以欣赏到难得的“日落黄昏,沧海浴日”的极佳景色。早已在历史中凝结成淡水小镇难以抹灭的印记。 红毛城
共20张 红毛城风光(1)
共5张 红毛城
自从十六世纪西方的新航路发现之后, 西欧的航海强权国家逐渐由海路到东方寻求贸易利益。当时,荷兰与西班牙两个国家分别登陆了台湾,并划定范围实施统治。荷兰人控制南部;而西班牙人占有北部。为了巩固统治权力,他们都选择港口要塞作为据点,建造了防卫性极高的城堡。荷兰人于1624年在今天的安平及台南市一带,建造了“热兰遮城”。而西班牙人则在1626年于北部鸡笼(今基隆)外的社寮岛(今和平岛)上建造了“圣萨尔瓦多城”(San Salvador),并于1628年1在沪尾(今淡水)建造了“圣多明哥城”(San Domingo;依西班牙语应为Santo Domingo圣特·多明哥),即今日的红毛城。[1] 红毛城
1642年,荷兰人北上,乘西班牙人有事于吕宋,而趁机攻占基隆,并“不战而下淡水之城”。之后,荷兰人于1644年春天,由台南运来建材和匠人,对“圣多明哥城”重新筑城,城名“安东尼堡”。由于汉人称荷兰人为“红毛”、“红夷”,此城因而被民间称为“红毛城”。这次的重建非常重要,现红毛城大部分为这次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