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3]
《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1]
清·郭梦星·《午窗随笔·先府君通奉公遗稿》:“刘氏族谱序,遥遥千载,芸芸众生。由今上溯,莫非黄农虞夏之裔;自此下推,恒如秦越人之不相识。”
清·秋瑾·《光复军起义檄稿》:“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现代·周作人·《孤儿记·绪言》:芸芸众生,孰为庇障,何莫非孤儿之俦耶!
现代·乔德林·《享乐的魔爪,将他拉进深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谁不向往幸福和欢乐。”
现代·欧阳山·《三家巷》·十九:“这些芸芸众生当中,也有几个不尽如意的人物。”
当代·韦君宜·《妯娌》:“他爱谈宏观,只觉得多谈点儿宏观,人就好像高高站在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上面,心就宽了。”
当代·刘心武·《钟鼓楼》·二章:阳光斜照到鼓楼庞大的身躯上,巍巍鼓楼俯视着芸芸众生,它在沉思着什么? [3]
虽然我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我仍希望我的生命能开花结果。
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法)圣埃克絮佩里《在沙漠中心》(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
2025年1月7日,“2024年度成语”发布,该成语入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