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杰,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北大深圳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是国内最早开展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技术之一,此项操作技术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擅长内镜下早期胃癌、大肠癌的诊断及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微创手术治疗。[1]
多年来,发现各种早期癌300多例,其中最小病变直径为4mm,完成各种内镜手术3000余例。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科研项目6项,主持国际性学术会议2次。
获日本消化病学会科研成果奖1项,省市科研成果奖6项,发表论文68篇。通过DNA测定,国内较早提出WHO(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半数以上已具有癌的性质,中度不典型增生属良恶性交界病变的理论。
国内首例完成:纤支镜下激光切除左肺上叶巨大平滑肌瘤。研究中发现肺癌毛细血管内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AG)为强阳性,这对肺癌转移提出了新的见解。
国际上较早开展:内镜激光加核介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先后担任中国激光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光电子激光杂志、国外医学《罕见病少见病分册》编委,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激光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激光医学分会第一届全国委员,广东省光学学会激光专科委员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深圳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腔镜外科学会委员,深圳市教授协会(医疗)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