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派讲究的是“深刻”与“透雕”。嘉定派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为代表。他们的艺术修养极高,擅长绘画、书法、篆刻。在竹雕工艺中他们将南宗的画派融入北宗的雕刻之中,擅长使用深刻、浮雕、圆雕等手法。在雕刻时用刀如运笔,生动有力,人物以及动物的神态亲切自然。在朱氏祖孙三代的努力下,“嘉定派”成为当时全国竹雕艺术最大的流派。一直到清代中期之后,嘉定派仍然是竹雕艺术的主流,但是风格渐渐趋向浮雕和平刻,而透雕和圆雕技法不再被普遍使用。
中国竹刻成为一种雕刻艺术品,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人萧子显撰的《南齐书》中。那时 的竹刻还只是用于仗头、如意、拂柄、笔斗、抓背之类。到了唐宋两代,竹刻范围逐渐扩 大,既运用于各种实用的物件上,更多的制品则供人欣赏,成为特种手工艺品。据北宋郭 若虚著《图画见闻志》记载:“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稍粗于常用,笔管两头各 出半寸已来,中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 行》诗两句,……其画迹粉描,向明方可辨之。”可见,早在1000多年前,竹刻工艺已达 到相当高超的技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