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创刊英文版季刊,刊名为Vertebrata PalAsiatica。
1959年,创刊中文版并命名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1年,两刊合并,以中文为主,附英文摘要,刊名沿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Vertebrata PalAsiatica)。
1966年,期刊停刊。
1973年,期刊复刊。
1984年起,刊名改为《古脊椎动物学报》(Vertebrata PalAsiatica)。[2]
2015年,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3]
《古脊椎动物学报》登载内容涵盖与古脊椎动物学有关的所有领域,诸如古脊椎动物各门类及人类起源与进化、系统分类、形态功能、同位素测年、生物地层与地质年代、古生态、古环境、古生物地理,脊椎动物化石收集及研究的有关方法,也包括对古脊椎动物学文献的再研究。
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消息报道、学术动态、书刊评介、问题讨论、综述及方法介绍等。
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古生物学、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等方面的工作者、教师和学生。
根据2018年4月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编委会有编委27名。[4]
编委:Philip J. CURRIE、邓涛、董为、Susan E. EVANS、高克勤、Philippe JANVIER、李传夔、罗哲西、孟津、Gerald MAYR、苗德岁、Michael J. NOVACEK、富田幸光、汪品先、王晓鸣、王原、王元青、Mark V. H. WILSON、吴肖春、尤海鲁、张江永、张弥曼、张兆群、赵资奎、周志炎、周忠和、朱敏
根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古脊椎动物学报》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1]
根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古脊椎动物学报》出版文献量为2214篇。[1]